作者:杨风华
来源:资产界(ID:npazone)
11月20日,由资产界、特殊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21不良资产大会深圳站”在创新之都深圳成功召开。在疫情反复的当下,大会依然汇聚了数百家来自资金端、资产端、产业投资人、服务商等机构参会。
会上,建投控股所属广东建投董事长、总经理杨风华女士出席大会并带来主题演讲《国资机构主导不良资产盘活运营的跨界经验》。
主题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参会嘉宾: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不良资产盛会。2021年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各类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不良资产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供给的增加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各机构间依托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大不良”经营格局逐渐形成。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创新、探索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采取措施解决盘活处置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是当前不良资产行业参与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次我分享的主题是:国资机构主导不良资产盘活运营的跨界经验。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各位在当下盘活存量不良资产策略方面有所借鉴。
一、建投控股介绍
建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在北京。建投控股下辖20家直管企业,分支机构涉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成立以来,建投控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管理和资源优势,对原建设银行承继实体进行企业重整,通过改善治理、资本运作、管理输出、兼并重组、业务重构等方式,修复和提升股权价值。同时,面向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及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资产确权、楼宇改造、业态重整等主动管理方式,提供不动产经营、改造、物业管理等综合资产管理及增值服务。在问题企业和资产的经营管理、处置重组、确权改制、风险化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建投控股依托于全国性机构布局优势、承继业务积累的能力、不动产经营管理优势和金融资源优势,深入发掘不良资产业务投资机会,开展债权包及单项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困境资产债务重组、危机企业重整等业务;同时,辅以不良资产证券化及不良资产基金业务,通过专业化运营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修复和价值提升,逆周期操作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并择机退出,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盘活优势
1.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受各种原因影响,剥离的资产普遍存在减值等问题,转让给其他非国有性质的主体,或多或少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承接和处置,可以有效避免不同性质的主体交易造成的价值流失。
2.低廉的资金成本。国资机构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因此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在不良资产投资产业链条中,国资机构一方面可直接进行投资运作,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增信方,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3.完善的风控体系。近年来国有企业随着持续深化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及“大风控”、“大监督”体系已逐步搭建完备,能做到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投资业务全流程,同时也有助于谨防内生不良的产生。
4.多维度的人才储备。人才是引领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资机构注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了维度广泛、专业性强、梯队化的人才储备,可组建专业的投资、风控及运营团队,有效支持不良资产业务开展。
5.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国资机构在国有资本及国家政策支持下,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内外部资源,且形成了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善于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集团性的国资机构还可以广泛利用系统内部资源,发挥集团优势及协同效应,统筹联动发展,提升业务运作效率。
三、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的发展策略
相较非国资机构,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行业应结合自身资源及能力禀赋,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1.拓展差异化的不良资产业务。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行业,应紧扣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功能定位的现实需要,拓宽业务及发展思路,聚焦“大不良”的理念,在服务国家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创新发展。争取改变被动参与银行不良资产竞价收购的传统思维,主动把握单体大额不良资产投资、企业流动性危机、债权违约、股票质押回购违约等业务机会,以挖掘与修复资产价值为导向,同时综合应用定向收购、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投行化运作手段,设计综合化的不良资产投资结构和解决方案,实现投资目的。
2.强化“投资+投行”的运作思维。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行业,应跳出单一的诉讼清收思维模式,围绕具体项目,建立“投资+投行”化的运作思维。一是关注未来,应结合企业禀赋,更多地分析、评估、挖掘和提升不良资产的未来价值;二是关注逆周期,应有效辨别、分析并利用逆周期投资的思维模式和眼光开展不良资产投资业务;三是关注方案,应围绕企业禀赋、具体项目情况、市场研判及未来经济发展走向,设计个性化、可操作性强、风险可控的专业化投资方案。
3.丰富参与不良投资业务的手段。国资机构除应用必要的不良资产行业打折、打包、打官司的“三打”业务手段之外,应更多关注不良资产的价值发现、提升及实现,采用重组、重整、重构的“三重”手段,并辅之于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信托产品等投行化方式,业务定位上从单纯的不良资产“投资方”转变为“投资方+服务方+资源整合方”,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4.构建和提升不良资产运作的能力。国资机构应有效调动和发挥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力资源优势,持续构建和提升业务团队、风控团队、后台支持团队的各项能力。掌握不良资产业务所需的核心业务能力,如司法诉讼、投资谈判、尽职调查、重组及破产重整等投资策略、结构设计、项目及资产的估值定价模型、财务测算模型、各项风险识别和防范技术、投后管理等业务能力。
四、国资机构打造“不良投资+”投行模式探索
当前,随着不良资产行业参与者数量增加、类型多元化,以及不良资产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为更好地挖掘资产价值,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广义角度讲,不良资产的化解主要有两种模式:诉讼清收和盘活重整。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常用的诉讼清收手段而言,盘活重整是当前不良资产行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的市场化手段,盘活处置模式直接决定运作效果。国资机构参与不良资产盘活运营方面,可以研究构建“不良投资+”模式,实现不良资产价值获取、价值挖掘和价值实现的目的。
1.不良投资+改造+持有运营
对于以办公、商业等不动产为底层资产的不良债权,在诉讼清收手段应用之外,还可以考虑以足够安全边际的价格获取优质核心资产。后续发挥机构分布优势、不动产经营优势和金融资源优势,适当改造和阶段性的持有运营增值后,择机处置退出,实现逆周期投资的价值最大化。
2.不良投资+运营+投行化运作
对于以办公、商业、物流园等大宗物业为底层资产的不良债权,可以考虑“投资+投行化”运作方式,结合大宗物业的产权、经营等综合情况,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如发行REITs及类REITs产品等,快速实现资金回流,解除资金占用。
此种资产盘活方式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利润指标。通过发行REITs产品融资,能够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同时,企业可在不失去物业使用权的情况下,确认房产增值的收益,改善当期的利润数据。二是可以有效的降低负债比率。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将不良资产转换为流动性更强的现金资产,用于偿还存量负债,有效降低企业负债比率。三是可以实现持有期的轻资产运营。通过发行REITs及类REITs产品等投行化运作方式,能有效降低持有期的重资产资金占用率,优化资金配置,进一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为资产的逆周期持有退出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可以有效的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不良资产投资行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回收期较长的困境。五是通过不良资产投资与资产证券化类资本市场创新产品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极大的提高国资机构的市场知名度,打造勇于创新的良好市场形象。
3.不良投资+债务重组
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国资机构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视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有针对性地通过债务整合、资产清偿债务、债转股及修改债务条件等方式,盘活不良资产,实现投资目标。具体而言,对于有一定还款能力的企业,通过对其还款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在其补充提供担保和相应保障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债务整合和修改债务条件方式,促使其走出困境,实现投资目标;对于部分债务企业,可以通过债转股方式,变债权为股权,发挥国资优势获取战略性布局,或在问题企业好转后,通过并购转让、上市及企业回购等形式实现投资目标;对于部分持有优质资产的债务企业,可以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将土地、资产等实物资产用于抵偿债务,处置后实现项目投资目标。
4.不良投资+破产重整
对于已经面临破产的债务人,国资机构可以通过发挥机构禀赋和能力,通过债权投资和债权整合,联合产业投资人,参与企业破产重整,使其恢复正常经营和财务能力,最终实现既有债务的退出,达成投资目标。具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背景的国资机构,还可以凭借不良资产处置或受托管理问题资产方面的协同优势和经验,通过提供破产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专业服务参与破产重整的整个过程,从而发挥国资机构的综合优势,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5.不良投资+基金化运作
综合考虑基金化运作模式在不良资产投资及管理中具备的灵活性、便利性、专业性等诸多优势,国资机构可以利用行业影响力设立基金,吸引和聚合产业投资人,拓宽项目来源,挖掘优质项目,共同参与项目筛选、投研、定价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投融资效率,实现项目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长远看,多样化的处置方式必将带来多样化的市场格局,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也将大大促进不良资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国资机构应有效发挥企业优势,聚焦市场,创新处置模式,为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资产界研究中心”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