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编辑
来源:雷达 Finance(ID:radarcj)
“现在来看,(扩张)属于盲目自信,2021年1月,我们意识到问题,等公司反应过来时,已是3月。”张勇在股东大会上承认,拓店策略是错误的。不过,张勇也没有终止开店的打算。“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稳定了我就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公司方面将预亏的主因归结于2021年300余家餐厅关停及经营业绩下滑等导致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约33-39亿元,以及全球持续变化和反复的疫情,和2020、2021年门店网络快速扩张及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等对经营状况带来的冲击。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这是海底捞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财年亏损的状况。从财报上来看,公司受疫情影响严重,2018、2019年,海底捞的营收均保持了55%以上的高增长,净利润增长率也在连年增加;但2020年,公司业绩出现颓势,在营收仅增长7.75%的情况下,净利润大幅下滑超86%。
分析人士认为,海底捞业绩的急转直下与公司错估了疫情形势有关。去年11月关停300家左右门店时,海底捞曾提及,部分门店经营未达预期主要源于2019年开始的快速扩张策略。
数据显示,2019年底,海底捞门店数量为768家,至2021年6月,这一数字便迅速扩至1597家,一年半时间新增829家门店。这让公司在关停约300家门店后,门店总数仍高达1300家左右,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
首先,门店过于密集容易让选址不佳的部分地区出现“左右手互博”的现象。从翻台率来看,叠加疫情影响,海底捞已经从2018年的5.0次/天,跌至2020年的至3.5次/天,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3.0次/天。根据国信证券测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跌破该数值,意味着海底捞单店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
单店业绩不佳,海底捞试图通过提价策略挽救,但却未能走通。财报显示,海底捞2020年的人均消费金额高至110元,同比增4.8%,相比之下,2018、2019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1%、4%。不过,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客单价却不升反降,从2020年同期的112元降至107元。
主业增长不振,海底捞试图通过副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依然不成功。有报道称,海底捞旗下的“乔乔的粉”、“大牟田”、“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4个快餐品牌已于2021年底全部关店歇业。
陷入困局的海底捞,被投资者们“用脚投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18日高点以来,海底捞股价累计跌幅超77%,市值蒸发超3600亿港元(约合近3000亿元人民币)。
“现在来看,(扩张)属于盲目自信,2021年1月,我们意识到问题,等公司反应过来时,已是3月。”张勇在股东大会上承认,拓店策略是错误的。不过,张勇也没有终止开店的打算。“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稳定了我就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而对于公司副业上的受挫,张勇则表示:“我从24岁创办海底捞到现在,我的心还没死,我还想折腾。”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雷达Finance”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