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货,请关注资产界研究中心
作者:唐胖
多年过去了,如今复盘依然非常经典。
有一家民营的特种车辆生产厂家,在银行贷款8000万,以公司土地、工厂、设备抵押。老板经营不善,车厂已停工,贷款逾期无法偿还,银行按流程准备查封、起诉。含银行和民间借贷,公司债务本息合计接近一个亿。
经手贷款的行长为老板(债务人)请到师傅。一番寒暄客套后,开始谈正事,师傅只说了几句话,老板直接撩起衣服,拿出针管对着自己胖肚皮就是一针,然后让人从内间拿出珍藏的飞天,豪气干云的说:医生叮嘱我绝对不能喝酒,但是今天我要敬您。
老板有糖尿病,如果喝酒,必须提前打胰岛素。
师傅被北方人的彪悍吓了一跳。
一番谋划,老板执行力也很强,先剧透一下最后达成的几个结果:
1.车厂全款预售的第一批车100辆被一抢而空。
2.车厂收到预售款5000万,开始组织复工生产。
3.买车的人没有花一分钱,银行提供全额贷款。
4.银行(支行)申请,经分行审批,同意贷款延期,并追加了一笔贷款(考虑到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变,抵押物也相比当初升值了,提高授信额度到一个亿)。
5.民间借贷的债权人(都是老板的朋友)纷纷提出可以不要老板还钱,愿意用车置换债权。
6.老板给师傅开了一张大额支票(财务顾问费)。
7.老板张罗着收第二批车的预售款。
8.老板的朋友上市公司董事长登门拜访谈股权投资合作。
改造方案概括如下:
1.与政府合资成立一家市政服务公司,民营股东是老板表弟的同学的姑姑的隔壁邻居(利益关系人的马甲,你懂的),承包当地政府的环卫业务(打扫路面、洒水、清收垃圾等),作为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申报。政府财政原来每年支出2亿,公司现在申报1.5亿承包。因降价承包,帮财政每年减少支出5000万,加上老板的关系运作,试点申请很快批复,未经招投标流程,和政府签订协议承包5年。
2.市政服务公司(当地国资委股东背景)向特种车辆厂采购100辆环卫车(裸车)。
3.市政服务公司将街道划分区段,将环卫业务定点安排给环卫车辆,“戴顶”作业(类似于出租车特许经营权),公司每个月支付每辆车5万服务费。
4. 市政服务公司将戴顶带业务的车辆对外招商(卖车),每台车定价50万。投资人自行招聘司机并承担工资(一般每台车配2人,约5000元/人/月),以及车辆保养、维修、加油等所有费用,车辆所有权归属于投资人。投资人委托市政服务公司负责代为管理车辆、司机、代发工资等事务,并每个月向公司支付管理费。
5.银行为买车的投资人提供零首付按揭贷款,用车辆抵押,市政服务公司的应收款质押,自车辆交付之日起,分5年期等额还本付息,每个月直接从市政服务公司截流代扣还款。
6.投资人没出一分钱,也不用管事,只需出身份证(信用),每个月就有正向现金流。因为与政府的合同真实,政府和银行内部小范围知情人及其亲属、朋友就把100台车的名额抢光了。这些人在当地本来就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在银行的授信额度都比较高,银行和公司也乐意“送人情”。
7.老板与周边几个地级市陆续都签了市政环卫业务的合作和承包合同,预期利润可观、持续、稳定。
8.业绩增长乏力的上市公司老板主动上门。
通过梳理老板的资源,对项目进行顶层设计,“虫洞”思维重新设计商业模式,通过创新商业场景,调整了企业的定位,重新定义了企业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达到改造企业、纾困盘活、转型升级的目标。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不良资产怎么玩”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解密濒临破产的特种车辆生产厂如何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