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禾雨
来源:消金社
8月31日,工信部发布一则名为《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文件。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
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用户未明确同意的,视为拒绝。用户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受的,应当停止。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有相关行业从业者认为,“一直以来,监管都有这方面的要求,但落地执行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但也有从业者认为,之前监管确实有要求,但是没有细化,这次征求意见稿做了细化,虽说还有不少模糊需要商榷的地方,“但是个人理解这是准备一刀切的节奏。”
稀缺的流量
在金融领域,如何获取优质流量,一直都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而电销,便是各个机构最常用的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
“我经常接到银行信用卡的营销电话。”一位持卡用户告诉消金社,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他仍然接到过信用卡的推销电话。
据了解,到现在为止,《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似乎并没有对电销产生太大的影响。
一家中小企业的老板表示,近期他依然能接听到各类的销售电话,推销的“产品”主要包括代理记账/注销公司,租用办公电脑、银行贷款、信用卡等。
“比如推销银行贷款的,中信、平安银行之类的都有。”他补充道。
除了在直接获客的过程中会采用电销的方式,各个机构间接获取的客户,也有可能来自电销。
“贷款中介公司的运营成本中,人力成本能占到55%~60%。”有从业者告诉消金社,这是由于一些做银行贷款的中介公司,获客主要还是靠电销。
事实上,除了电话营销外,短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客渠道。
但是几个月前,相关部门就对短信服务商进行一轮打击。据悉,当时仅上海便有二十多家短信服务商被带走。
“现在严查,金融这一类的都停了,贷款的都发不了了,没办法。”当时有一位短信服务商向消金社透露。
消金社近期联系多家短信服务商发现,目前仍不支持发送贷款类的短信。
“106基本是发不了了,除非一些证件齐全的,有牌照的应该可以。”短信服务商老余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贷款短信从此消失,重压之下,短信服务商们仍然有办法赚贷款平台的钱。
老余表示,现在做贷款短信的,都是用卡发或国际。
“卡发是用机房,代发的那种;国际是有后台,可以自己操作。”他解释道。
据了解,这类短信与106的区别主要在于是不是运营商的端口。
“106是运营商给的,相当于认可你是广告,卡发就相当于你自己私下搞得,没走人家运营商给你的路子。”另一位从业者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贷款类短信的费用也并不低。
“卡发单价0.28元,国际单价0.35元。”老余透露。
一般情况下,量大的话会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成本依然很高。
“国际十万条以上单价0.34元,三十万条以上是0.33元,卡发最低就是0.26元。”老余说。
除此之外,也有短信服务商通过境外号等方式,规避审查。
“这种的能不能监管,就看执法力度了。”上述从业者表示。
他告诉消金社,就像很多服务器设在国外的平台,如果真要严查,也一样有办法,“有很多在国内都是代理点,最起码这一层就可以砍了。”
除了获客环节外,《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还将可能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催收环节。
艰难的催收
在疫情笼罩、反催收联盟横行和经济下行等多重打击下,催收工作开展艰难。
“现在催收的回款率已经很差了,基本都在盈亏线附近徘徊。”催收行业的从业者老刘表示。
而《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无疑让催收行业“雪上加霜”。
“《征求意见稿》对催收行业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老刘说,“我并不认为会存在执行难的情况,各地都在行动起来弄这个事。”
他接着说,各项措施其实已经展开很久了,各个漏洞也在补上。
“如果一刀切,那也没有办法,该打的催收电话也是要打的。”老刘感叹道。
消金社从多位催收人员处了解到,目前他们的催收方式依然以电催为主。
“电催绝对是成本最低的。”催收行业从业人员李军说,虽然催收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拜访催收、警方协助催收、法务催收等,但电催最“划算”。
消金社观察到,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招聘电催专员的信息从来没有间断过。
以成都的电催专员招聘信息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给出的薪资都是8k以上,这种薪资水平比当地其他类型的工作岗位高出一大截。
不仅如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岗位,电催专员招聘要求较低。比如在最低学历方面,有的要求是中专、技校,有的根本不会对学历做出限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电催人员流动性高,而另一方则是因为电催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此外,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用户同意方面,李军认为,“欠款人还款属于个人义务,无需单独再次征求意见,也不需要。”
‘商业性信息’、‘商业性广告’怎么定义,谁来定义都关系到具体落实条款。”李军表示,此条条款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不过,即使电催也被列为上述条款范围内,有从业者认为也有解决空间。
“比如在申请贷款时,添加‘同意’选项,用户只有确认才能顺利拿到借款。”另一位催收人员表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收人员也会通过各种互联网应用软件联系借款人,比如微信、抖音、支付宝等,这些催收方式也会成为电催有效的补充。
看起来似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长期来看,合规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对催收这种急需“阳光化”转型的行业来说。
“相关牌照的含金量提高,合规才能长久。”李军说。
他介绍道,现在他所在的催收公司,是用营业执照办理的固定号段。
“现在大点的电催是银行备案的,但是还有很多是用境外号等方式的,规避审查。”另一位从业者透露。
“一刀切的法规总归是不好的,打击的重中之重应该是诈骗。”老刘说。
除了获客和催收环节,在金融行业,提到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还常常与金融诈骗联系在一起。
精准的诈骗
“我刚刚差点被骗了,吓得我的手还在抖。”刚刚工作不久的小青告诉消金社。
8月25日,小青接到了一个注销学生贷的电话,并按照骗子的“指导”,在建行和京东金条都开通了额度。
“我上学的时候确实办过信用卡,就真的信了。”小青说,幸亏当时转出的时候网不好,再加上骗子一直催,她就迟疑了。
事实上,像小青一样被电信诈骗盯上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在北京某高校的MPA班级群中,多名学生反映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问我是不是在读研期间注册过京东金融,说按照法律规定不允许校园贷,为了避免影响征信给我办理注销。”一位学生发言。
据学生们反映,骗子能准确地说出学校等信息。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仅有19岁。
骗子诱导他们从小米金融、百度有钱花、360借条、花呗、借呗、美团生活费、京东金融、滴滴金融、微粒贷、马上消费金融、中邮钱包等平台申请借款后再转出,诈骗金额最高达26万。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方式,早在两三年前,此类的精准电信诈骗早已横行。
虽然目前各机构都开始着手做防诈骗提醒工作,但收效胜微,依然有学生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受骗。
而这也仅仅只是电信诈骗的一种。
近年来,诸如贷款短信链接、荐股、POS机切机等与金融相关的电信诈骗方式也层出不穷。
而在精准电信诈骗的背后,则是一条完整的用户信息贩卖链条,用户的信息已经成为商品,在黑市中被反复买卖。
“杜绝诈骗不能单靠工信部的力量,而需要多部门配合。”老刘认为,这样才能有效打压电信诈骗。
多方一致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其实可能就是监管方面准备“一刀切”的信号,问题只在于力度有多大,以及相关牌照的出台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销、电催以后彻底不能做。
“只是像P2P行业一样,转型拿牌照或者退市。”有从业者认为。
相关行业不可避免将面临一场合规大洗牌。
注: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消金社”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工信部放大招:电销、电催都不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