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u
来源:评级的艺术(ID:Rating-Utopia)
市场需要理性分析,不需要爆款解读。每次看到纯吸引眼球的文章,就坚定了快点办线下培训的决心。
《财爸的爱:地方债可“借新债、还旧债”》声称发现了重大政策变动及风险点:财政部首度正面明确:地方债可以“借新债、还旧债”。换言之,地方政府只要还上利息,本金可以借新还旧滚动。
其实这是误读,政策一直是连续的,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43号文以来,中央政策是允许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的。国发43号文里规定,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可用于“适度归还存量债务”;而后续债务预算管理办法里也允许债券本金通过发行新债偿还(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债券偿还到期债务本金计划,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本级和各市县实际需求提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后按规定组织实施(第十二条)。因此,是否“借新债、还旧债”由各发债区域根据自身财力及债务情况而定,中央政策并未禁止。
“借新还旧”是资本市场主体降低资金成本、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扩大经营和实现流动性管理的正常手段,其本身并不必然带来风险。与完全没有实体支撑的金融体系空转的“旁氏骗局”不同,“借新还旧”只是一种融资管理手段,是否带来风险主要取决于主体的偿债能力。资本市场上恰恰是信用资质比较优质的主体,能获得投资人的认可,才能实现稳定持续地“借新还旧”。这就是为什么高速公路企业、基础设施融资建设企业多次被曝“借新还旧”,但仍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
“借新还旧”是地方政府以时间换空间、平滑债务期限结构,实现渐进式去杠杆的有力举措。以政府低利率的债务替换融资平台高利率的债务,有助于有效降低融资平台的资金成本,缓解融资平台大量隐形债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要我说,就是因为中央政府之前该开门不开门,导致像融资平台之类的类政府融资不断涌现。一方面抬升了资金成本,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系统性风险。
在地方政府融资“堵偏门、开正门”的政策要求下,融资平台面临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收紧。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然是以时间换空间,政策还是会留给融资平台转型的足够时间,不大可能会全面切断融资平台的资金链,任凭其违约。毕竟,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的进度要与融资平台消亡的速度匹配,否则会危及中央政府的信用体系,带来系统性的冲击。从整个意义上来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举借的透明度、规范化和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系统性风险明显缓释。但经济下行叠加去杠杆,违约企业增加也将成为常态。闭着眼睛靠吃政策红利投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问题就变成,如果真的进入到了排队违约的时期,谁会排在第一梯队,谁又会坚持到周期反转?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评级的艺术”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