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u
来源:评级的艺术(ID:Rating-Utopia)
为什么会把这俩放在一起?不是因为茅台给城投兜底了。而是因为不少分析认为,“股市白酒、债市城投”,背后都是“信仰”。二者的投资逻辑,都是技术派让位、信仰派当道。
冯柳曾把白酒股分为三类:不作死也会死的;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死也不会死,但不作死会把别人作死的。茅台显然属于第三类,今年以来,即使各种妖操作为区域兜底,但国酒还是发出来国债的利率。这不是信仰是什么?
同样的信仰也存在于城投投资中。即使城投资产是虚的、债务是刚的,即使城投盈利是可忽略不计的、现金流是忽隐忽现的,即使城投结借新还旧压力激增、债务风险凸显,市场还是在担忧中拥抱城投。为什么?还不是信仰!
这种“信仰说”成立吗?
熟悉博主的读者肯定会说:不对。这所谓的“信仰”背后,都有扎实的逻辑支撑。城投背后,是特定时期,我国“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关系的产物;白酒背后,是根植于人性的社交型消费需求。
分析企业,首要一点是理解其商业模式。也就是说,要回答: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
城投提供的是政府职能的延伸。以土地整理为例,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里提到,地方政府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微观基础,而提供配套建设为条件的“负地租”,则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这些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者,正是以城投为主的政府相关机构。可以说,正是城投的不盈利,才外溢出地方的经济奇迹。
白酒是社交型消费的代表。可以简单把消费分为:生存型消费、社交型消费、炫耀型消费。基本的衣食住行属于第一类;带着大logo的奢侈品,属于第三类;白酒属于第二类,但部分高端酒,尤其是茅台,兼具二三类的属性。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配酒师,会给如下食物配什么酒:
食物一:牛排
食物二:烤串
食物三:国宴
如果你说,哪有那么多讲究,谁规定一定要红酒配牛排、啤酒配烤串、茅台配国宴?那好,让我们来感受下混搭的乐趣:
场景一:远道而来的大款兄弟,电话要好好请你搓一顿,带了茅台。你穿上自己最贵的西服套装,精心收拾了一下……结果……兄弟说,来,就去我们以前老去的路边烧烤店,俩人蹲马路边边喝茅台边撸串……吃瓜群众会不会怀疑这是假酒?
场景二:烛光晚餐,在浪漫氛围的烘托下,身着礼服的女主美丽的面容更显娇羞迷人,男主咽下口中澳洲进口的牛排,慢慢拿起手中的可乐,说,来,走一个。吃瓜群众会不会怀疑,这人脑子缺根筋?
特定的饮食和酒,对应的消费场景已经深入人心,某种意义上已然成为社交类型的表征。
所以,这里面哪是什么信仰,一个背后是“关系”,一个背后是人的“社会属性”。
那什么因素会破坏这种“信仰”?
对城投的破坏力主要源于“关系”的调整。所以博主一直说要密切关注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关系的调整。
对白酒的破坏力源于人“自然属性”作用凸显。消费类需求最大的风险在于安全。一旦产品危害健康,人的自然属性就凸显出来,命都快没了,就没必要社交,更没必要“摆谱”了。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评级的艺术”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白酒VS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