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u
来源:评级的艺术(ID:Rating-Utopia)
国常会提出要降低政府部门杠杆率,这是否意味着“紧信用”如期而至?
概念清晰是讨论的前提。“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里,有两个核心概念:
一、谁是“政府”?如博主一直强调的,“中央-地方”关系是理解我国经济、金融及社会现象的核心。所谓的“政府”杠杆,是“中央政府”的杠杆、“地方政府”的杠杆还是“中央+地方”的杠杆?国际比较表明,我国的宏观杠杆率高不一定是问题,但结构失衡确实是问题。企业杠杆畸高、政府杠杆偏低;而“政府”里,地方杠杆率高,中央杠杆率低。疫情期间,中央加了一波杠杆,但鉴于中央在财税收入中的占比提升,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并没有到需要去的程度。所以,所谓的“政府去杠杆”,不能简单解读为紧信用。
二、“杠杆率”计算中分子端的口径?所谓的债务是显性债务还是显性加隐性债务?如果含隐性债务,是只计算有担保义务的债务,还是需要加上可能有救助义务的债务?如果含有救助义务的债务,政府真有相关的准确数据?对此博主表示怀疑。
基于以上两点,博主倾向于认为,“政府去杠杆”更多的是中央政府在支出端“虚中央、实地方、实基层”的要求。研究政府行为,不能单看文件表述,更要关注后续操作。
比“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真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风险叫政府觉得有风险。一旦政府真心行动起来去杠杆,很有可能导致“杠杆率升高”。为什么?
还是从概念说起,“杠杆率”怎么计算?企业层面,负债比资产。降低这个比例的方法:减少分子,增加分母。或者动态点说,让分子的增速小于分母的增速。负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良性杠杆形成的资产营收和获现能力强,由此,资产的增速快于负债的增速。正所谓以时间换空间,在发展中消化债务扩张的压力。但如果负债形成的资产质量变差,营收及获现能力减弱,负债扩张的速度大于资产,杠杆率就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杠杆会越去越高?负债驱动资产增长,一旦负债增速下滑,资产的扩张也会减速。在企业端,如果没有配套负债带来的后续资金投入,在建工程很可能无法转固,烂尾成为不良资产,随着资产端的快速萎缩,其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进一步弱化,资产负债率不降反升。同时,刚性债务的兑付压力下,如果不能借新还旧,企业需要变卖资产来偿付到期债务。在流动性普遍承压的环境下,能迅速变现的往往是好资产,这会进一步恶化企业资产的营收及获现能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表现为杠杆率越去越高。
所以良性去杠杆不能单纯降规模,重在调结构。如果简单粗暴通过减计降低债务规模,势必恶化信用环境,新增融资会受阻或成本提升,导致债务负担要么加重,要么需要变卖资产偿债,杠杆还是会越去越高。调结构至少有两种方式:一是置换偿债主体。企业降杠杆政府加杠杆,理顺平台与政府的关系,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债务谁偿付。15年以来对城投债务的梳理就是这个思路。二是调整资本结构。在分母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权益资本的占比,实现杠杆率的良性下降。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评级的艺术”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政府要降杠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