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心愉
来源:愉见财经(ID:fish-finance)
“还是让贷款利率涨一点吧,一直让利下去银行也吃不消的,也得让我们的息差‘回点血’。”一名国有银行分行负责人跟我说了一句大实话。
银行嘛,本质上是做资金“低进高出”的生意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肯定是希望息差能大一点,大家有利可创有奖金可拿。
但央妈是不答应的。一来央行需要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成果,二来实体经济受疫情冲击也确实需要便宜钱。
在过去一年,“愉见财经”身边银行人的感受是:延本付息等系列政策整日高悬在头顶,央行几乎每月的信贷调控都监督着他们要让利实体,自然息差数据是不会好看的了。
11个BP是什么概念哦,我们可能都没直观感受是吧?于是“愉见财经”特意去讨教了一名做计财的朋友。他说,在某家排名靠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息差每收窄1个BP,银行收入就要缩减7亿元左右;而放眼整个银行业,则可要少约250亿!
当然咯,如果换成我们业外围观群众的视角来看,整体而论,咱们的银行啊,去年还是真金白银献了血给实体的。值得点赞的。
息差还是王道
但是,息差对于银行经营而言还是举足轻重。你们要问了,银行们不是嚷嚷了很多年轻资本转型了嘛,还常年都把中收和AUM挂在嘴边,息差应该不那么重要了呀?
不不不,转型任重道远。咱要真算算账,到头来还是靠息差赚钱。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78%。
从账面到实际,道道挺多的,很多本该是利息收入的,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中收的呀。就说里头的一项好了,上头我那个做计财的朋友说,在他们行,如果将由利息收入转化而来的信用卡分期业务也算进去(据说很多银行这些业务会被计入中收科目核算),那么占比妥妥是要超过80%的。
说到这里呢,要提一个好消息了。前阵子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在国新办的重量级发言其实已经给了银行们一丝曙光了:“因为今年整个市场利率在回升,估计我们贷款利率也会有回升,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总的来说,利率还是比较低的。”
唉,左等右等,总算等到了这个重要信号: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散,眼下无论是政策端,还是市场端,资金将不再如2020年那么便宜了。(当然也不会高,监管还是看着呢)
春江水暖,一般都是资本市场先知。A股最近走势很丧,但郭主席表态之后银行股走势算是很给面子了。我还记得表态的第二天,银行板块领涨3000亿。
以量补价行不通了
你们可能会说我这是在故意替银行哭穷。因为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业绩快报和年报来看,各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还是岁月静好的。那为啥息差收窄了,银行还赚钱?
奋斗在一线的分支行和前台部门都知道,他们靠的主要是“以量补价”的业务逻辑,才让2020年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没表现出较大的下行压力。
在上述国有银行分行负责人的用词里,“以量补价”逻辑直接被表述成了“人海战术”。但他说这其实是一种笨办法,虽然可以补上息差收窄的差价,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太消耗资本啦!
比如他们分行吧,“以量补价”多放贷就意味着多增加“生息资产”,与此同时显著增加的还有这家分行的“加权风险资产”。
屋漏偏逢连夜雨,银行这边“以量补价”资本已经很吃紧了,“愉见财经”还获悉,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已将工、农、中、建四大行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政策呼之欲出,各级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将进一步提升。
“在监管对资本的重压之下,对资本吃紧的银行来说,‘以量补价’这招就会难以为继。”某银行业内人士对“愉见财经”说。
轻资本转型任重道远
以量补价看来不是长久之计,那就依靠轻资本转型,多做中收业务吧:不消耗资本还能弥补息差收窄给利润带来的缺口,多好哇!
我那计财朋友又算账了:要想弥补1BP息差收窄的利润缺口,一家规模在5万亿以上的中型商业银行,或许要额外增加约800亿基金代销规模,或是增加200亿的保险代销额度。(哦,你们也别怪他一听中收就直接联想到代销,他们行啊,看到去年基金卖得好,今年就死脑筋一心要大力搞大代销呢。)
那么,截止去年9月,银行业息差已经平均降了11个BP,哪家银行能新增8800亿基金代销规模或是代销2200亿保险呢?
面对这个天文数字,凭借现有的资源禀赋和营销体系,上头这家银行估计也是一声叹息了。差距肉眼可见,远水难解近渴。
发力零售负债降成本
Anyway,让利的2020过去了,实体复苏的军功章上有银行的一小半吧。从外部形势看,2021年的息差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应该说是:有望“先抑后扬”。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社融增速触顶并开始回落,2021年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可能略有放缓,生息资产增速预计较2020年下降1.5BP至2.5个BP。这会导致银行净息差预计在一季度小幅下行,此外2021第一季度贷款重定价给净息差带来负面影响,大约在4BP左右。
但之后就好了,息差有望逐季回升。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在2020年下半年有企稳迹象,因此,考虑贷款重定价因素后,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再度显著下行的概率已经较低。
展望2021,银行息差回升的主要逻辑在于零售信贷占比回升、贷款利率上行、负债成本趋稳。
但以上这些是我从研报里看来的,后续发展是否果真如此,“愉见财经”会陪大家一起追踪货币政策、监管形势和经济复苏进度的哈。
不过即便如此,我那在股份制银行搞计财的朋友还是表示,他们最不划算。为啥呢,据他说:
具有网点和政策优势的国有大行,目前基本可以实现“低进低出”,而依附地方政府特色发展的城商行、农商行风险偏好相对下沉,往往是“高进高出”。
而且往往是存款利率谁先降价,客户就用脚投票,导致谁也都不敢先降价。
最后做个预告,面对相同的市场和监管环境,我们了解到,眼下,如何降低零售存款成本,已经是各家银行“息差保卫战”的主战场了。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愉见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