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报季
来源:地产风声(ID:fangshi488)
又到房企年报季。
对地产行业而言,2020年是魔幻的,更是震荡的:“三道红线”加持,监管层层加码,各地调控力度不均、节奏不一,花样调控政策百出。
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房企表现各异,有人出局,有人更进一步。
2021年,哪些房企拥有更多机会?
《地产风声·年报季》第三篇,解读碧桂园。
佛山顺德的凤桐花园项目工地有些与众不同,多了一条机器人通道,机器人在其中穿梭,熟练地抹平、打磨…...
据说,不仅技术精湛,还能避免部分材料浪费。
这其实是,碧桂园的18款机器人正式投入商用的场景。
透过它前天发布的财报,能看到一副更庞大的工作图谱——除了机器人外,还有物业、设计等业务,几乎覆盖了全产业链。
简单说就是,一条龙全包。
1
金庸笔下的周伯通,有一门“左右互搏术”——左右手各自发力,组合出招。
最近,在碧桂园一条龙的两个环节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3月22日,碧桂园服务公布财报。三天后,碧桂园也发布了成绩单。
紧接着,两家股价都大涨,并且前者市值超过后者。
资本笑脸相迎,既是因为两家业绩大幅增长,也是察觉到“左右互搏”的潜力。
财报显示,2020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米,同比增长8%,业绩再创新高。
加速行驶时,碧桂园还保持着车身的稳健。靠的是三个底座——回款、货值和净负债。
截止去年年底,碧桂园销售回款连续5年高于90%,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净借贷比率仅为55.6%,远低于百强房企94.6%的均值,二者加持下资金风险更小。另外,权益可售资源达到2.25万亿元,能够支撑未来3.5年以上的发展。
地产开发之外,碧桂园服务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去年,其收入约156亿元,同比增长61.7%;净利润约27.82亿元,同比增长61.9%,社区增值服务翻倍增长。
当国内掀起一股物业上市潮,碧桂园服务在2018年就登陆港交所。目前在一众选手中,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强。
除了业绩,资本看好它,还在于跟地产开发之间的化学反应。
城市更新,被认为是地产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而碧桂园服务也已经扩张到城市、社区服务板块。它能帮地产开发拿下更多城市更新业务,获得未来筹码。
另外,服务不仅仅是对冰冷建筑的打理,更要给业主带来精神温情。碧桂园服务的深耕,对地产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提升。
反过来,地产开发的扩张,也能给服务带来更多的楼盘资源。
开发和服务,只是碧桂园“一条龙”中的两个环节。它还进入到设计、材料等领域。
多组合出招。
2
当触手在主业全面铺开时,碧桂园还在打开多元化的边界。
同样形成了“一条龙”的链条。
去年年初,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提出“三驾马车”架构:
地产、农业、机器人。
当时疫情严重,碧桂园向武汉捐了一批煲仔饭机器人。
有人开玩笑说,不会用机器人的开发商不是一个好厨师。
这名“机器人厨师”的野心不小。目前,碧桂园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在十多个省市有80家门店。产值超8000万。它有一个目标:
为智慧餐饮服务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做餐饮得要原材料,这一块碧桂园也没放过。
2018年,碧桂园成立农业控股公司。到现在,已经形成一条覆盖源头到终端的链条:
不仅借助地产的业主资源,扩大农产品销售,而且还能在机器人餐厅将成品卖给消费者。
做饭,只是机器人的一项拿手绝活儿。搞建筑,它同样在行。
同样在2018年,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
目前,在研建筑机器人有46款。背后,4000多名研发人进行头脑风暴,专利申请近3000项,填补了多个行业空白。
以后,搬砖也是技术活。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
去年7月,住建部就指出一个方向——要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
咨询机构Tractica也预测,建筑机器人市场将从2018年的2270万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2.26亿美元。
市场前景不错,主要是因为用机器人建房子不仅更安全、精准,而且还能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
当然,与其他房企不同的是,碧桂园依旧采用 “一条龙”的思路。
也就是,围绕着地产开发打造智能建造体系,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最后,成为智能建造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当各个环节都能掌控在手,它能参与决策、提效率、控质量、降成本,也能对外输出服务,新增一条业务线。
3
在众多房企中,碧桂园身上一直有个标签:
城镇化。
因为此前它的业务重心之一,在三四城市。
一条龙的布局,也向那里倾斜。
不过,城镇化本身已经在变化。而碧桂园的脚步,跟上了。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形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格局。
这就释放出一个信号,未来大量农村人口将向都市圈转移,并带去充足的购房需求。
碧桂园的区域布局,已经提前顺势延伸。
截止去年年底,在它的可售货值中,有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3%位于五大都市圈,符合人口流动趋势。
另外,一二线与目标三四线销售金额比例为46:54,几乎平分秋色。
往后看,去年新增的土储中,65%在三四线城市、75%在五大都市圈。
也就说,未来它能够在城镇化和都市圈中,继续维持平衡。
像碧桂园这样的大房企,有实力铺开“一条龙”。
而中小房企,足够专注也能享有红利。
比如弘阳。
目前,弘阳已进入全国60多座大中城市,累计开发面积2000多万平米,成为成长速度10强房企中的第2名,综合实力500强中的第47名。
仔细研究它落子的区域,会发现一个选址原则:
做透大江苏,深耕都市圈,做强中心城。
今年,弘阳启动三年规划,也是专注在一点:
以“利润”为导向,战略布局、组织架构等为它保驾护航。
而碧桂园,今年也提出了一个“三年增长”计划:
未来3年,每年录得10%的权益销售额增长。
在地产行业快速变革下,不管是大房企的一条龙,还是中小房企的专注,都是一种应对方式。
当然,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
顺势而为。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地产风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凤厂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