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观点新媒体
来源:观点(ID:guandianweixin)
地产行业的“地震”在2021年的高管变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资金压力下,房企几乎没有喘息时间,只能向前走,通过适当储粮、尽力回款、节衣缩食来过冬。行业洗牌的上半场似乎告一段落,企业调适还在继续。
2022开年,接着上一波组织架构调整的热潮,近日,融创、建业、万达等亦透露了调整组织架构的消息。同在资金压力下,不同房企架构调整目标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寻找新的增长点、有的是进行战略“瘦身”,还有的是伺机而动。
在各房企对大区一系列合并动作中,融创分拆区域是显眼的。
据近日消息,融创西南区域拆分为新的成渝区域(四川、重庆)、云贵区域(云南、贵州),原西南区域的广西则被划归到华南区域,另外新成立西北区域。原西南区域总裁商羽卸任,被调往融创集团总部。
从过往投入看,西南区域一度是融创重镇,5省28城贡献业绩在20%左右。在2021年重庆首次集中供地出让中,融创联合其他房企斥99.09亿元共竞得重庆8宗地块,足见重视程度。而成渝经济圈亦是继长三角、大湾区后最有发展潜力的集中区域。
此外,新建立的西北区域是城镇化的最后战场,让业绩排名前几的陕西拉动,未免不是在寻新机会。
河南“老大哥”房企建业是“瘦身”大军中的一员。
近日消息称,建业集团内部下发公告表示将进行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从原先的“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五级管理变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
一份流传的文件中显示,建业九大业务中心共设置32个部门、26个组,拟申请408-412个编制,较原有在岗人数1063人,优化编制数量651个,优化比例61.2%。若是就此执行,这意味着一次“抽脂式瘦身”。
建业是为数不多从投资到制造到售后服务(筑友、建业、建业新生活)有全产业链3个上市平台的公司,协同作用明显,过于重复与细分的部门增加了沟通壁垒。
例如,筑友、建业、建业新生活在采购、成本管理和产品设计上有13个子部门。地产、中原建业、筑友分别有3个工程管理部、3个成本管理部、2个设计管理部。相比起来,合并为一个产品研建中心设7个子部门,则更加精简、便利沟通。
胡葆森的情怀在过往访谈中就有表示,认为挣多挣少没关系,继续巩固就可以。但河南去年一年遭受太多困难,投入的重资产文旅城仍然是巨大的资金沉淀,这样的大变动也许不符合他的设想,但也不得已而为之。
相对前两家企业的调适,万达则调整更为频繁。
自2019年以来,万达地产在组织架构上调整了3次。同建业相似,万达是精简与合并架构。在2022开年则是将原来的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四大区域,整合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
调整完成后,南区、北区的区首将保持不变,北区区首仍为曲晓东,南区区首仍为刘光敏,而东、西区的区首是否调回万达商管集团,目前仍未确定。“收缩战略布局,是万达地产应对市场变化进行的调整,也是有策略的进行收缩。”有知情人士道。
政策调控下,房企在尽力回款之外开始向管理要效益,重新回到运营管理层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从好的一面看,资金紧张或许已引起房企对人力、组织架构的进一步思考,回到商业本身。
“在此背景下,房企组织框架的收缩精简,可以控制成本,‘节衣缩食’,将有限的资金更精准投放,是主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缓解流动性压力,‘勒紧腰带’是抵御‘寒冬’的战略选择。”相关分析人士表示。
在第一轮对高杠杆企业的限制甚至淘汰后,现有产品利润空间基本固定的背景下,房企正精简架构,降本增效或者寻找新的增长点,眼见其发展从较为粗放的高杠杆模式,逐渐向较为精细的管理运营模式过渡。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观点”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