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法则 | 万科缩表

观点 观点
2022-01-30 17:58 2290 0 0
对于万科,缩表更多体现在开发业务层面。至今,这仍是万科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武器。

作者:观点新媒体

来源:观点(ID:guandianweixin)

这或许仍不是尽头,万科眼中的行业底部尚未到来。

编者按:

2021年,世界、中国、各行各业乃至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百年未有之变局”。

“不畏惧寒冬的肆虐,也不害怕炎夏的骄阳”,新的一年到来,我们深信,中国经济与房地产仍将克服所有困难,从容面对任何局面,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

有鉴于此,观点新媒体一如既往策划和推出年度报道“冬天法则”,回顾并总结标杆房企过去一年的调整与改变,寻找全新一年的机会所在。

同时,我们邀请了多位具有全球视野和丰富经验的经济学家进行了深度对话,从他们的角度,解读中国经济与房地产的前行之路。

 2021年,焦虑弥漫在房地产上空,就连空气亦感到寒冷。

10月下旬,郁亮将对行业的看法浓缩为“尊重常识,回归常态,阵痛之后,还有机会”共十六字。过去十几年的黄金发展并非常态,回归常态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意味着房企需面临去杠杆引起的红利消退,他称之为“缩表”。

对于万科,缩表更多体现在开发业务层面。万科约90%营收来自房地产结算,而该业务现阶段面临严峻挑战:房价上涨被制约,销售继2008年之后再次负增长,地售比仍维持较高水平。三季度业绩继续下滑,而这或许仍不是尽头,万科眼中的行业底部尚未到来。

另一边厢,万科对经营类业务愈发重视,经营策略从开发为主转向开发与经营并重。11月起,万物云正式启动分拆上市计划,万科寄望于未来几年将其他城市配套服务推向资本市场,增强经营性产品流动性。

这种转变主要源于其他行业及企业的经验借鉴。

其中,日本房地产被王石誉为国内房地产“最大的一个参照系”,大和房建则是日本转型最好的房企,经历房地产崩盘后从开发主业转型至租赁住房、物流仓储、商业等业务,如今万科正从它身上寻求价值认同。

从索尼、帕尔迪到大和房建,万科在不同发展时期参考了不同的商业逻辑,但本质都是建立自身免疫力——只有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

这正应了那句——“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事”。

开发业务缩表

在2021年11月下旬临时股东会上,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当下这个历史阶段是整个行业要缩表,去规模、去金融化、降杠杆等,这必然会带来一些阵痛。对于2020年8月“三条红线”出台,他续称,万科必须在安全和增长之间寻求平衡。

这并不是万科第一次平衡发展矛盾的问题,从2018年亦即喊出“活下去”口号那年起,该公司主动控制了开发业务的增速和规模,并有意识铺排经营类业务。

数据也显示,依靠大众住宅产品及高周转策略,万科过去一直领跑国内房地产行业,按全口径商品房销售计算,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1.77%升至2017年约3.96%;此后三年市占率则基本维持在3.95%-4.06%之间,总体保持稳定。

2020年底,万科内部推行新的管理体系OKR(目标与成果管理法),这被外界称作郁亮2021年最重要的一场组织试验。同时更受关注的或许是万科的经营计划,祝九胜布置的目标包括回归绿档以及规模目标达到7900亿元,销售增速约达12%,几乎与2020年实际增速持平。

而2021年行业的剧变或许超出大部分人预测,受部分房企债务违约及按揭贷款收紧等事件影响,一二手房成交均进入冰点。

即便是在过往“打新”重镇深圳,万科位于尖岗山的项目2021年6月20日开盘,所推856套房源仅去化500多套。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市场状况令包括万科在内的房企销售目标化成幻影。

从5月起,万科月度销售连续负增长,包括8月、9月及12月销售额均下降33%以上;全年累计销售销售额约6277.8亿元,同比下降10.85%,仅完成7900亿目标的79%,这也是万科2008年之后首次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8.19万亿元,增长4.8%,增速创2015年以来新低。同时根据观点指数统计,去年前100房企实现全口径总销售额12.8万亿元,同比下降2.4%。由于销售跑输大市,万科市占率也降至2017年前的水平,约3.45%。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12月初,万科向投资者否认了销售目标的存在,表示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公司不会设立固定的销售目标,会抓住以客户为中心等不变的商业逻辑,顺势而为,动态调整,争取最好的结果。

销售放缓带来的副作用不仅仅在于业绩,房企长期以来都依靠高杠杆高周转,举债所得资金大多沉淀至土地储备,在行业下行阶段,这部分库存也会变成巨大负担,既面临减值风险,也承担借款本息偿还压力。

2020年万科存货突破万亿,约相当于净资产3倍,至2021年三季末达到1.11万亿元,这部分货值主要包括完工产品、在建开发产品及拟开发产品。若忽略已售房产,且房价整体下跌20%并与存货贬值幅度一致,外界预测,万科存货将缩水逾2000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而万科实际上暂时不需要面临上述贬值风险,从均价角度观察,除了5月同比下跌5.06%,2021年总体仍维持销售价格正向增长;全年均价1.65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28%,这对于维系利润、抵御贬值风险起到有力支撑作用。

从周转率观察,万科依然面临挑战。尽管存货、总资产周转率于2020年均达到三年最优水平,但总体仍不及2016年及2017年同期。

万科此前坦承,近年来受行业经营环境影响,周转效率确实面临一定压力。

2021年三季末,万科存货周转天数提高至接近1839天,主要是由于竣工规模相对较低,实际确认收入资源较少,从而使存货增加明显。随着四季度竣工规模增加,存货增加会有所放慢。

若以2020年完整年度数据计算,万科存货周转天数约1153天,代表手上存货出清需要3年以上,这同样意味着万科近两年地产结转收入主要对应2017-2018年的销售业绩。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从结转周期而言,2018年万科主动控速如今已逐渐体现到合并利润表,那个阶段付出的高昂土地成本也正拖累盈利数据。

2020年万科营收4191.1亿元,其中开发业务结算收入377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13.0%,增速创近三年新低。2021年前三季度,开发业务贡献收入2370.4亿元,同比增10.8%,而单季度增速仅为9.2%,呈进一步放缓趋势。

祝九胜在11月临时股东大会上强调,2018年万科主动控制开发业务的增速和规模,控下来的规模、速度滞后反映到当期。

“比如说三季度自然就会出现下滑,这是我们的认知和主动调整,与外界环境、调控政策等等都不相关。”

提升周转效率

周转效率影响着净资产收益率(ROE),后者是万科的核心考核指标,因而持续优化存货周转率也是其长期关注的经营目标之一。

万科曾提出,一方面聚焦产品服务,同时坚持积极销售策略,加快库存去化,提高回款效率,并持续提升开发效率,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积极销售”在2021年的一个缩影是:为了深化销售渠道、促进项目去化,万科在部分城市将拓客触角伸向了能级更低的地级市。

大方向上,过去多年郁亮和其他管理团队成员制定了“1363”经营管控体系,即每月一例会,解决未来三个月的经营安排问题;每季度修订一次跨度达六个季度的滚动经营计划,以及每年检讨未来三年的事业计划书。至今,这仍是万科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武器。

2021年,尽管销售出现负增长,万科对于土地投资仍保持了进取态度,全年累计新增获取项目152个,同比减少16个;拿地权益价则达1568.98亿元,同比增长13.57%,仅次于2017年(2189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从单月观察,上半年万科新增16.5个项目,首轮集中供地拿地建面约达465万平方米,排名房企第二;尤其在5月深圳拍地中,与龙光为争夺南山西丽地块一度竞价近200轮,最终不敌。

下半年万科月均拿地降至8.8宗,二三轮供地也难觅身影,特别是四季度仅新增16个项目。与之相反,诸如保利、中海等房企在年底依然保持高强度拿地。

2021年万科拿地金额占销售比重约为30.41%,2019年及2020年同期分别为29.44%、36.75%,继续维持近五年最低比重;拿地金额占比较高的城市包括东莞、中山、苏州、郑州、成都、佛山、南京等,一二线及周边城市比重提高,使得拿地均价达约7300元/平方米,仅次于2017年(约7900元/平方米)。

即便在行业出现蓝光、华夏幸福、泰禾等企业收并购机遇时,万科也保持了克制。对此万科回应,公司一直坚持量入为出的投资原则,在行业缩表阶段,资金更加珍贵,会用更高的投资标准来筛选项目。

高周转模式下,万科表现出项目规模适中的拿地特点,主要目的亦是保证快速销售回款。近三年来,公司平均单项目建筑面积由2019年25.28万平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18.58万平方米,创下近年来最低水平。

合作方式上,万科过往小股操盘合作模式也得以延续,通过加大经营杠杆提高开发效率。使用经营杠杆也是房企普遍做法,万科使用财务杠杆相对谨慎,而经营杠杆更加廉价、安全。

少数股东权益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前三季度该项指标维持在39%左右,较2020年底提高3.46个百分点。根据万科的解释,随着合作规模扩大,合作方权益投入增长,少数股东权益有所增加。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万科历年总土储中,权益土储(含在建及规划中项目)比例也在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约68%降至近年来60%上下,进入2021年权益土储有所上升,新增拿地权益比例达到76%,其中全资拿地81宗,占拿地总数的53.29%。

开发周期层面,万科标准项目动工至一期销售通常为期约6个月,深圳尖岗山地块拿地当天下午便正式动工。该公司于11月底也透露,上半年拿地项目部分已经开盘。

高周转模式使得规划中项目(即未开工土储)面积不断减小,在建项目面积(在建已售和在建未售部分)对应增加,资金滚动速度加快。但近年来销售速度放缓,在建项目容易形成沉淀资产,万科在多次会议中提及去库存的观点。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需要指出的是,与保利发展近年来坚持“等量拓展”原则不同,万科在2016-2018年间拿地与销售面积比值基本在1.1倍以上,2017年拿地权益价甚至突破2000亿大关,显示出过热的投资情绪,这或许也是库存积压的源头。

从2019年起,“以销定产”策略重新被强化,万科拿地与销售面积比值逐步下降至2016年前水平,2021年维持在0.74倍左右。

对比拿地、开工及销售三项数据也可以窥探到加强去库存化的效果,2019年万科明显收缩新开工面积,此后开始呈现“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新增拿地面积”趋势。

2021年前三季度,万科累计销售2946.4万平方米,同期新开工2837.2万平方米,而新增拿地面积仅2241万平方米。按照年初计划,万科长期库存要下降到一半。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这也是房企应对监管层叫停高杠杆、高负债、高库存的主流尝试,同时在预售监管制度收紧的当下,房企亦需纠正过往将预售资金用于获取新项目的做法,转而专注于竣工回款。

在万科身上可以观察到,2018年主动控制开发业务后,新开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差额开始缩小。

2021年前三季度,这部分差额较上半年有所反弹,主要由于万科竣工面积完成度持平,新开工面积完成度同比下降约6.8个点,房地产投资偏弱的情况也有明显体现。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新开工表现乏力,下半年增长放缓明显,全年开发投资增速4.4%,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0.6个点;期内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1.4%,竣工面积却增长11.2%。

经营业务倾斜

开发业务是万科集团层面的“基本盘”,只有这一基本盘巩固,新业务才能巩固。

万科已售未结金额近年来保持在地产结算收入的2倍左右,使得业绩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21年三季度末,该项比值约为3.2倍,主要是结转集中在四季度所导致的差异。

已售未结货值的质量也体现在均价的稳步提高上,该部分均价由2014年的1.17万元/平方米升至2021年三季末的1.48万元/平方米,并与地产结算均价差额逐步拉开,为万科的盈利空间提供了一定保障。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不过,未结转均价上升并不能止住万科毛利率下降的颓势,这主要与地价占售价比例上升有关。2021年前三季度,万科房地产及相关业务毛利率仅为17.50%,较上半年继续下滑0.5个点,与公司内部预判“短期房地产利润率仍存在下滑趋势”一致。

祝九胜在临时股东会上透露,2017-2020年,万科地售比从26%上升至43%,2021年三季度结转的地售比也较2020年统计数据涨8个点。

据观点新媒体统计,2021年全年该公司新增拿地的地售比约44%,反映出企业仍未有效解决土地成本问题,后续毛利率仍将承压。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面对触手可及的房地产行业天花板,万科迫切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相应表态在2018年主动控速时已存在:将公司1.5万亿资产认真梳理,清理非核心资产同时,把资源用在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上去。

截至2021年三季末,万科总资产继续上升至1.97万亿元,开发业务增长放缓的同时,投资性房地产及长期待摊销费用两项增长明显,主要由于公司对公寓、物流等持有型物业投资增加所致。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按照祝九胜的解释,经营业务前期投入有点重,能力建设有个过程,万科在会计处理上以成本入账,因此每年有不少折旧、摊销,形成的正面利润还非常有限。但他表示,这些业务一旦建立了能力,长期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考虑到大部分持有型物业仍在培育期,万科在2019年报前都将租金收入并入“其他业务收入”;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并表的持有型资产租金收入仅占营收1.81%,开发业务仍然支撑着主要收入、利润和现金流。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现阶段万科经营业务规模最大的是物业BG,万物云全面启动市场化以来取得迅猛增长,截至2020年在管面积5.66亿平方米,实现对万科物业管理结算收入154.3亿元;2021年上半年达85.75亿元,对应毛利率约18%。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万物云11月初对外正式释放分拆上市的消息,但与主要对标企业碧桂园服务仍存在差距:2021年上半年并表蓝光嘉宝后,碧桂园服务收费管理面积6.44亿平方米,合约管理面积12.05亿平方米;营收115.6亿元,毛利率33.4%,目前市值约1300亿港元。

万科商业不动产则存在投入早、存量大、经营效率欠佳等问题,目前并未良好体现价值。

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万科商业(含非并表项目)业务营收分别为63.22亿元、36.29亿元,同比增幅4.33%、19%;其中印力管理项目营收42.22亿元、24.53亿元,增幅分别为-1.62%、21.6%。截至三季末,集团(含印力集团)累计开业项目总建面高达1020.6万平方米。

这样的效率与其他头部商业运营商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比如上半年华润置地不动产业务营业额达82.8亿元,对应在营投资物业约1280万平方米;龙湖商业半年投资性物业租金收入也有47.8亿元,新城旗下吾悦广场租金收入则为36.7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其他持有型同样已形成资产和业务规模,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末,万科租赁住房业务房源超过19.5万间,累计开业约14.9万间;物流仓储已运营建面818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库运营面积769万平方米,冷库运营面积49万平方米。

要适应管理红利时代,万科需要迫切解决管理层口中的“专业能力建设”问题而非规模问题。2021年全年该公司仅新增3宗物流用地,已创下2015年成立物流地产平台以来最低水平。

这些探索,一定程度上也源于日本房企转型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参照。

大和房建曾以开发业务为主,后来朝租赁住房、物流仓储、商业等业务转型,目前传统配套业务只占营收2-3成。万科得到的启发是,即使在日本房地产行业出清后的市场,只要抓住机会构建相应能力,企业仍然有很多发展空间。

这也是万科当下“过冬”的主要逻辑,在开发业务缩表、降杠杆同时,提高经营类、服务类业务的能力。资产经营效率提高的结果,祝九胜称之为管理规模越来越大,但并不必然撑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从而达成安全和增长的平衡。

组织架构层面,万科于2020年底将“研究与开发专业公会”迁至上海,并于2021年6月改组为开发经营中心,9月升级为开发经营本部,由张海担任首席合伙人兼CEO。12月中旬,张海不再兼任上海区域区首,全身心投入开发业务的整体提升工作。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万科据此大致形成“总部-开发经营本部-区域公司”架构,其中总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物业、仓储物流等业务;开发经营本部则主要聚焦于开发业务层面,统管几大区域事业集团、海外事业部及长租公寓事业部。

与此同时,万科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5月底万物云发布安防机电服务品牌“万御安防”;6月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王海武调任印力集团总裁,以及将原有5个区域调整为7个。

另外,万科商业业务正酝酿整合动作。进入2022年1月,万科还宣布,祝九胜兼任长租公寓BU首席合伙人,同样被外界解读为进一步发展长租业务的标志。

保守中的空间

有投资者曾经问,万科新业务转型标准是什么?

对此万科回应,经营性业务不能沿用地产开发业务的评价体系,需要从长期最大化市场价值的角度来衡量业务价值,意味着要在每个赛道建立领先竞争优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2021年11月上旬,万科集团总部还传出一份倡议“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文件,反映企业自身存在缩减成本、提质增效的进一步需求,这被万科管理层视为学习制造业精细化运营的一个案例。

精细化也预示着房地产行业基本告别暴利时代,头部房企为此表现出了显著的控费效果。

万科的三费中,2020年销售费率上升0.08个点至2.54%,同期第三方统计头部房企平均值为3.2%,但与中海1.9%水平仍有差距;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率有所上升至2.58%。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三条红线”令房企负债面临全方位的考验,高负债、高杠杆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而万科通过过去多年稳健发展策略,依托财务状况及现金流提供的安全垫,并未遇到严重经营风险。

2021年一季末,万科宣布顺利回归“绿档”,这也是年初制定的任务之一。截至上半年,该公司净负债率20.2%,持有货币资金1952.2亿元,相当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到期有息负债总和的2.3倍,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9.7%;综合融资成本仅为4.27%。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从债务结构观察,万科有息负债自2018年以来保持在2600亿元上下,仍维持低杠杆;对应短债比例三年间逐渐下滑,至2021年三季末仅为29.26%。按照半年报披露数据,外币负债仅占比不足25%。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净资产存货比例也显示,万科对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较为谨慎,一直以来维持在1:3左右。

相比之下,曾有投资者测算,2021年出现流动性风险的企业中,阳光城净资产存货比曾达1:19,中国奥园也在1:13左右。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万科使用经营杠杆的比例不小。2021年三季度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两项数据合计超过4600亿元;其中其它应付款占2042.9亿元,相当于同期有息负债的76%,这部分款项又以应付合营、联营企业款,以及股权款与合作公司往来及其他居多,且基本是无息资金。

其他财务处理上万科依然谨慎,有分析人士对观点新媒体指,从2014年起万科财务政策已趋于审慎,包括存货计跌价准备额度也大幅上升,通过保守做报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可以平滑业绩。

数据显示,过去七年万科均采用审慎的计提政策,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由2014年的0.24%升至2020年0.42%;2021年上半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8亿元,占存货余额比例为0.32%。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在会计操作中,借款支出资本化还会使利息支出转嫁至存货,由此被当作资产一部分,若比例过高,未来结转时会对毛利率、净利润造成拉低作用。万科存款余额中含有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占比尽管持续下降,但截至上半年仍达到192.77亿元,对后续盈利存在影响。

即便如此,从总体看,万科利息资本化率已经从2014年的77.34%下降至2020年的50.88%,在行业内属于较低水平;2021年上半年实际利息支出63.1亿元,其中资本化25.2亿元,对应利息资本化率仅39.94%。

按公司财务负责人韩慧华于2021年中期业绩会的说法,万科在财务上一直坚持非常审慎原则,利息资本化率近几年大概都是在40%到50%水平,未来仍会严格执行该政策。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在低财务杠杆、审慎财务政策思路下,万科整体融资意愿较低,自2019年以来筹资活动都处于净流出状态,净融资额增加额为负。而经营性现金流基本保持净流入,这部分现金主要来源是销售回款,显示利用自身资产程度较高。

万科曾为2021年定下销售7900亿元、回款率95%的目标,但下半年市场趋冷,目标完成度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尤其需注意预售资金监管收紧对房企现金流的影响。

2021年上半年万科持有货币资金超过1900亿元,但预售监管资金461.99亿元,受限资金占比约24%;母公司货币资金角度观察,万科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合并报表50%以上。

截止到三季度末,万科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降至12.2亿元,货币资金则降至1386.66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而万科内部预计的“行业大底”仍未到来,房地产仍未迈过出清阶段。从三季度起,万科对经营计划做出了调整,其中下调居多。祝九胜甚至表示,公司对2022年的市场情形还有一些看不太明白,最低经营目标比2021年还要下调。

好在从10月以来,国内融资监管有所放松,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支持,以继续正常开展融资。万科的融资策略则有所转变,从过往主要依赖开发负债转向增强经营性产品流动性。

据观点新媒体统计,过去两年间,万科已分别对万纬物流、印力进行资产证券化探索,按照计划近期还将发行ABS产品。11月10日,重庆万科也通过保险资金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向平安资管申请融资58亿元,该品类只能用于非住宅业务。

万科更具想象空间的或许是经营业务的股权融资:11月透露上市计划的万物云,参照碧桂园服务,未来市值至少也是千亿级别;郁亮近期也罕见表示,希望其他几个赛道业务在未来几年陆续上市。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观点”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冬天法则 | 万科缩表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以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公众号ID:guandianweixin

723篇

文章

10万+

总阅读量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资产界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刘韬
    刘韬

    刘韬律师,现为河南乾元昭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基金从业资格、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对法律具有较深领悟与把握。专业领域: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不良资产处置、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及登记备案法律业务、不良资产挂牌交易等。 刘韬律师自2010年至今,先后为河南新民生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平顶山银行郑州分行、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光大郑州国投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光大徳尚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国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兰考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东新区富生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为郑州科慧科技、河南杰科新材料、河南雄峰科技新三板挂牌、定向发行股票、股权并购等提供法律服务。 为郑州信大智慧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投资基金、郑州泽赋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南高创正禾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河南省国控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提供法律服务。办理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法律文书、交易结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等业务。 近两年主要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公司股份制改造、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股权并购项目法律尽职调查、法律评估及法律路径策划工作。 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纠纷、并购法律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登记及基金备案法律业务、新三板法律业务、民商事经济纠纷等。

  • 睿思网
    睿思网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领域信息综合服务商,睿思坚持以专业视角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变革,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垂直服务平台,输出有态度、有锐度、有价值的优质行业资讯。

  •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读懂金融监管。微信号: captain_financial

  • 破产圆桌汇
    破产圆桌汇

    勘破破产事,与君破僵局。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