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有一种债券违约,叫壮士断腕,向死而生。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一)
昨天写了篇文章,叫《债市踩踏开始》。从今天市场一片绿的表现看,一语成谶。
曾经在公众号的历史文章中说过非常多的逻辑和判断,是长期以来,几番血泪后的总结。然而,人都有投资惯性,不撞个头破血流,是不会放心上的。
简单聊几句感想吧:
其一,非标是标的安全垫,产投是城投的安全垫,金融机构是实体经济的安全垫。
这句话很好理解,是取舍问题。如果自身没有太多的资源用于腾挪了,面临保大还是保小的时候,不做选择,大和小就会一起死。做了选择,就会忏悔一辈子。
所以在非标和标债之间,发行人会选择保标债,展期乃至逾期非标。
所以在产投和城投之间,地方国资会选择保城投,产投违约,但是爆雷不破生产,也不影响就业。
在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保实体经济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金融机构在过去赚了那么多钱,狗都能当行长,现在是到了要有历史担当的时候了。
曾经有一篇文章,讲到一个问题,企业长期积累的风险已经像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摆着了,要想让企业再出发,只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戴着包袱去转型,就如同戴着镣铐去野外求生,不是找死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风险由谁来承担?
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机构,还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财政和人民银行?
明摆着的,金融机构。就这么简单。
当踩踏开始的时候,往往会失控。就比如今天的债市,各种莫名其妙的泛绿,恐慌情绪左右了市场,很多暴跌都没有逻辑和依据。
其二,雷是肯定要排掉的,只有排雷才能行稳致远,才能轻装上阵。
但怎么排雷,才能把伤害范围缩小到可控的范围里呢?
公园省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具体怎么做的,这次不展开细聊。但从山药省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公园省的领导,再苦再难都撑下来了,特别有担当,至今都没有一笔公开债券违约。
我的理解,AMC该出现了。央行再贷款,每个省给额度,打折接。比如五折。
也就是说,要等就等,不愿意等的,有中央兜底五折。市场的信心,一下子就能恢复。
如果央妈不方便直接出面,则省级政府也可以成立疏困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接打折的债券。
那种出事就找政府去按闹分配的思路,行不通了。
大家理性判断,如果觉得真的救不回来了,就壮士断腕,抓紧跑。买定离手,输赢无怨。
如果觉得还有救,就立即成立债委会,统一不还本,统一延期支付利息。让主要的债权人,给发行人放笔贷款,用于置换自己的债券,实现债转贷。再不行,就贷转股。
要做就早做,做完了,就稳住了,后续再时间换空间。如果犹豫不决,一旦出现只顾着自己小算盘的二愣子,到时候大家就会一起被埋里面。
晚上,庄稼行发起了永煤债委会的通知,号召债权人一起开会商量对策。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把锅都甩给金融机构来承担,金融机构自家知道自己的难处,不是当年肾好的时候了,吃不消啊。
要想在短期内,一劳永逸的解决类似恐慌,还是要监管或财爸央妈出面,来表个态。
其三,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要轻易解决人。
国企出负面,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爆雷了,先处分人。涉事的金融机构也一样,爆雷了,先甩锅。都这样搞,谁会认真做事情?
对民营企业有容错机制,长期刚兑的债券市场,是不是也要有容错机制?
其四,非标投资人让人心疼。
同样的一家企业,各种结构化骚操作,债券都打7折了,年化收益都30%到40%了。
发信托去做非标或者投资私募债,仅仅给出去7%,投资人还抢不到额度。
用交流群里X总的话说:
市场太扭曲了,老百姓跑步进场,机构大步撤退。证监会为了保护散户,不让散户去买,信托公司张罗一堆客户抄小道五秒钟到达战场。
这是什么精神?知道债市上缺韭菜了,立马就来送人头。这tm是活雷锋啊!
非标的兄弟们调侃散户进债市:
监管爸爸拍拍屁股,信托资管立马换了个姿势。刚开始还不情不愿,后来发现:
真香。
那么到现在,问题来了:
放贷款是清晰的债权债务关系,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发集合买债券却是个投资行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就算成立债委会,信托那点份额,就是个弟弟。有多少话语权?
(二)
有一张截图在圈内传播,债券民工去找城投发行人逼宫:必须回售,没得商量。
把城投发行人逼的没办法,上级政府发了个函:
保障本期中票兑付对保住我区风险底线至关重要。。。若贵司一意孤行。。。我委将会把兑付过程中与贵司沟通的全部信息向相关部门和社会披露,由此造成的后果请贵司慎重考虑。
看完这个,我的几点直观感受:
其一,债狗太欺负人了。
在交流群里,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站在城投这边的。
因为当地的情况,业内人士心知肚明。但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城投公司和管委会撑住了,并且陆续在还本,这是很了不起的。
最最关键的,他们没有骚操作,没有对金融机构打黑枪,没有对经办人下黑手,非常有诚信和原则。
很多时候,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这家城投公司的再融资和地方财力是有限的,就算是海绵,也早已经榨干了。搞什么对赌博弈和极限施压,有一丁点儿用吗?
我就遇到过某地城投的董事长,临近年关,被极限施压,挪了农民工的工资来给金融机构付利息,然后农民工把他围起来,要打死他。
其二,B姐真不容易。
这明明是企业的事情,应该由企业冲在前面的,管委会却挡在了前面。B姐在企业,就冲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第一线,到了管委会,还是冲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第一线。其他人都干什么去了?
其三,越来越悲壮。
说明函中,“我委将会把兑付过程中与贵司沟通的全部信息向相关部门和社会披露,由此造成的后果请贵司慎重考虑。”
多读几遍就明白了,债狗肯定用上了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或者做了有合规瑕疵的事情。
不要问我这是哪家城投和哪个地区,我自己写文章是为了引发思考,探讨怎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吸睛而爆料。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系统原因造成的问题,从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解决的。把所有压力都集中给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其他人都躲后面明哲保身,才是很多地区化债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在化债过程中,都是有家有小的人,提“使命担当”,却是个非常残忍的话题。
说这些也没啥意义,也许你眼中轻描淡写的故事,就是别人正在痛苦煎熬的生活。共情吧,将心比心。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债市囚徒困境:保大还是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