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u
来源:评级的艺术(ID:Rating-Utopia)
独山县神奇的“基建”近日引发关注。对此,博主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这些烂尾建筑或将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几日,看了视频的吃瓜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去瞻仰下。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下,除了好奇心驱使的散团带来的游客,财政体系后面完全可以考虑将这些神奇的建筑作为地方债警示教育基地,教育发展两不误。
二、10亿收入,怎么敢撬动400亿负债?这背后是怎样强大的内心和驱动力。一直以来,学术界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私人产权作为基础。但正如张五常分析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政治锦标赛”下,有着极强“发展意愿”的地方政府。
三、10亿收入,怎么能撬动400亿负债?放贷的金融机构是傻还是坏?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是县级政府,那也是一级地方政府啊,地方政府欠债,最后不还是有中央政府兜底?所以拿着10%以上的收益,幻想着背后是中央的信用,美其名曰“信仰”。
四、县级政府能收支平衡吗?几乎不可能。曾几何时,坊间流传一句话“中央财政财源滚滚、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摇摇晃晃、乡级财政哭爹喊娘”。在事权尚未转移,财权却不断上收的过程中,县级政府的财政缺口可想而知。而缺口靠自己补显然不现实,背后自然还是上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所以,“信仰”有一定的制度理性基础。
五、地方政府出问题一般不会因为财力太弱,而是因为在中央加强对地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被处罚”。而对于投资人来说,拿着高利贷的收益,还想着“刚兑”,不被说“帮凶”可能吗?
六、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刚刚好。成功一定要付出代价。任何一项制度安排,在达成某项成效的同时,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副作用。空无人烟的“鬼城”、没有企业入驻的“产业园”、没有车跑的高速公路,包括无人问津的义乌商品堆起来的“博物馆”,正是我国过去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副产品。
如此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距离经济腾飞,可能就差一次基础设施泡沫。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评级的艺术”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10亿收入,400亿债务,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