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和智库
来源:地产资管网(ID:thefutureX)
历经40年发展,产业园区一步步更新迭代,功能、形式、业态、运营主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旧的产业园区无论是功能,还是管理模式,亦或是生活配套,都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时,产业园区新的发展方向非常值得探讨,而业态融合备受关注。
最近城市更新政策收紧对新一代产业园区建设有何影响?具体过程中,产业园区将如何完成多业态融合?多业态融合会给产办市场带来怎样的利好?运营主体多样化会怎样影响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大家或可以通过睿和沙龙(第21期),和行业大咖们一同探讨、找到答案。
01
1.0到4.0的产业园迭代史
产业园已经从只是工业园、物流园的1.0时代迭代到当前与城市共生的4.0时代。
产业园发展过程
睿和智库制表
从产业园区的迭代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探知产办的4个发展趋势:
(1)驱动力的变化:产业地产驱动力从外因向内因转变,从政府招商,向开发、运营、产业思维转变。这里的外因是指政府政策,内因指的是实操技术。
(2)与城市关系变化:产业园区在空间上逐步趋向城市功能,从最开始的交通导向到产业集群导向,再到产城融合导向,产业园区与城市关系也经历了从割裂到共生的过程。
(3)品质要求变化:产业园区经历了中国增量到存量的城镇化以及产业升级的过程,提出了更高品质的要求,更加注重城市空间与生态建设融合,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4)与运营主体关系变化:随着科技、大数据的发展,产业园区通过系列改造升级开始走向平台化,与运营主体有了更多互动。
02
开发、运营主体多元转变
从整个产业园区发展过程看到,产业园发展早期,多以政府开发运营为主。后期有实力的开发商、具有产业资源优势的企业开始进入产业地产,比如阿里、华为等。当然,这里面不乏外资企业的身影。因此,产业园区建设上,出现了政府、开发商、企业三大主体多元化并存局面。
(1)政府导向
产业园区运营商协助
产办园区是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产物。改革开放前,产业园区由政府一手抓,协助低效用地引入符合当时产业规划、无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少量民营企业按照评审内容和标准建设,落实环保指标,承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期达产产值、达产税收符合政府产业准入条件。
招商分两种形式:一是实际入驻,是指提供园区办公,有需求的企业可以入驻。二是虚拟入驻,是指企业注册在某个园区,并缴纳税收,多为免费入驻,入驻企业经申请可享受政策部分津贴。
(2)开发商和政府合作
开展园区更新,促进产城融合
为推动大量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推动产城融合,对运营商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开发商开始进入产业办公园区领域。
(3)实体企业导向
自带产业引流效应
部分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进入产业地产赛道,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和政府合作自建园区,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
当前,运营主体发生了一些转变,从开始的由载体出售向载体自持运营转变。
产业园业态的多样性
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长远看,依托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旧的产业园区无论是功能,还是管理模式,亦或是生活配套,都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局限开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较少;多数园区产业集群规模小、层次低,企业间关联度不强;产业导入、规划、创新有待加强;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短缺;资源配置较为粗放,利用水平不高。
新建的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功能系统化、发展融合化、模式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四大特征。
从功能性来看,园区功能已经从单一的生产性“产业”功能向多维的“产业、自然、社会、生活服务”等功能方向转变,最终实现园区与城市共生的生态系统。
从融合程度看,包括前期规划、选址、开发手段、园区内部、园区间、产城间、线上线下、国际化等多维度融合。当然,这个过程中,政策引导、产业导入、体制创新等问题至关重要。以园区内部为例,园区要适当引入集约水平高、关联度大的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导作用,实现产业园区品质提升。
从管理和盈利模式来看,招商挑战越来越大,将倒逼园区硬实力与软实力加快改善;同时,运营商的融资渠道将更多通过RIETs等资产证券化,实现财务结构优化,比如蛇口产业园;盈利方面,园区盈利已经从过去房地产开发租售和返税为主转向开发+持有+服务+投资的系统盈利。
从业态发展特色看,园区要把握规律,构建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更多投资,使其在本地成长。同时,通过金融支持、创新驱动、政策扶持等手段使中小企业联动,形成多方共生共享共融的产业生态圈。
具体看,随着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园区已经进一步开始打造生态型、智慧型的新型园区。随着碳中和技术的运用,更多的开发商、运营商将运用先进技术投资高竞争力的生态园区,而园区使用者也更喜欢绿色办公环境。
此外,以城市更新产业园为例,开发商进行二次开发的理念是通过存量空间再利用,比如植入小型体育设施、绿地等提升服务配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价值。当前主要方向有针对传统工业厂房或工业园的升级,将其改造成文创园、社区商业或智慧园区等。
产业园业态的多样性是基于人的需求和体验转变的,最终的目标是除了产业要求外,还要引进人才,满足其生活需求,更好地提升城市活力,进而把配套服务、共享空间等植入园区,统筹优化产业、居住、商贸等空间规划布局,实现园区与城市共生,促进真正意义的产城融合。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地产资管网”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