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栾廷石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ID:alpworks)
去年,中金在《美国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格局拆解》报告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供给与需求的成功匹配,触发了美国财富管理以代销产品形态进入视野并快速发展。
但代销产品并非财富管理的终极形态,在经历了2000年和2008年两次跃升后,买方投顾崛起,美国财富管理行业进入新时代。
不同于传统基金销售,投资顾问不受佣金的限制,而是向客户收取咨询费,从而转向真正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美国的财富管理发展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由卖方产品推销向买方财富管理转型是财富管理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2020年中基协开始披露代销机构保有规模,推动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从重销售向重服务转型,其中极为重要和基础的一环,无疑是持续的投资者教育。
最近引发业内讨论的“投教大会”,由蚂蚁投教基地和多家机构一起举办,通过用户、基金经理对话,专家、机构演讲,情景剧等多元形式,展现行业机构的投教创新和思考。
投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让基民正确投资的一剂良药,是逆人性但正确的事。
从投前的理财知识普及,到投后的投资者陪伴,投资者教育打破了以往财富管理机构与投资者的“对立”局面,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用户全生命周期,赢得基民信任的“核心纽带”。
01 让基民赚钱,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基金收益不错,但很多老百姓却没赚到钱?
蚂蚁财富副总经理李小军亮出了一组数据。基金收益可以分为产品收益和用户行为收益,产品收益又包含基准收益和超额收益,这几个因素相加,决定了投资者最终的收益。
一方面,基金经理为投资者赚取超额收益当然重要,另一方面,用户的不理性行为会造成较大的收益磨损。
在蚂蚁财富平台上,2020年投资者持有的权益类基金平均产品收益率达27.8%,用户平均行为收益率则为-12.1%,行为磨损导致最终实际收益仅为15.7%,与应得产品收益相比损失了近一半。
以某只科技主题的基金为例,同样是持有1年,用户不同交易行为导致的收益差异很大:操作较少的“懒型用户”最终收益率达到47%,行为收益率仅-3%。
而“追涨杀跌型用户”最终收益率仅24%,行为收益率-28%,前者的实际收益高出后者近一倍。
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也给出了以下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中欧基金6成用户盈利,盈利用户的典型行为是长期持有;持有2-3只产品,并分散投资;开通定投服务。
与之相反,亏损用户的典型行为是,高频交易;持有产品单一;未开通定投服务等。
投教大会的数据还显示,偏股基金、医药、消费、科技、制造为投资标的,分别按照一年、三年、十年期持有的话,持有周期越长,收益越高。
也就是说,持有时间短、追涨杀跌、交易频繁等投资者“踩坑重灾区”,往往成为了基民亏损的主要原因。
嘉实基金基金经理姚志鹏则提到,权益基金投资要是“像买房一样买基金”,投资者如果用买房的心态去买基金,就能拿得住了。
他建议用定投的方式解决择时的问题。嘉实投顾测算过一个数据,如果一天两杯35元的咖啡,一个月就是2100块钱,把这2100块钱从2003年的12月底开始做定投,按照股票型基金总指数过去的收益测算,年化接近于15%,大概获得191万元的资金。
基准收益受市场影响,超额收益交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而在基民层面,改善个人投资行为,就意味着能减少收益磨损。
这或许,就是投教的意义所在。
02 投教正在变得“不一样”
对于国内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而言,2013年像是一个分水岭。
去年,华泰证券在发布的《寻找大财富管理产业链的新王者》报告中指出,从发展脉络看,2013年以前我国的普通投资者并未享受到财富管理服务,而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上。
2013 年后余额宝的诞生,激发出许多普通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财富管理行业开始拥抱互联网。
2018年资管新规推动了净值化转型、去通道化、去刚兑消退了居民对上一代理财产品的狂热,叠加2019-2020年优秀的资本市场行情,进一步强化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产品的迁徙。
但同时产品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也趋于显露,产品同质化带来的收益率趋同,使过去以物为中心的资产管理难以做出差异化竞争力。
只有融合以人为中心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才有可能形成投资者和财富管理机构共荣共生的良性循环。
大财富管理正经历从“代销”向“陪伴”转型,商业模式的重构意味着财富管理机构将真正陪伴客户财富成长。
传统的现场讲授、交流、座谈等线下投教形式,虽然有其广泛的受众,但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年轻投资者真正的需求。
投教大会上首次亮相的蚂蚁财富首席投教官支小宝,背后其实是AI的能力,这个智能理财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回应用户的理财需求。
2021年以来,持续使用支小宝的用户,比不使用支小宝的用户,整体收益风险比提升了10%,近一年定投次数更提升了72%。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有投资者一年和支小宝聊了8400多句,相当于每天都要聊一会儿。这意味着,未来它或许能像真人那样给你信任感。
蚂蚁财富的基金讨论区也成为了基民自发交流互动的阵地。有网友总结了“基金十大黑话”来自我调侃,比如“喝酒吃药”、“山顶冻人”、“糖葫芦式交易”、“重仓10块”、“煤飞色舞”等,“糖葫芦式交易”即指过于频繁交易,导致收益图上买入卖出的点串起来像“糖葫芦”。
“白酒一哥”基金经理侯昊在市场大热时,曾忍不住下场提醒:“白酒虽好,不要贪杯”。
中欧基金发起的互联网用户调研显示,中欧粉丝最喜欢的投教形式前四名为直播、短视频、脱口秀和漫画。显然,投资者需要专业但深入浅出,简短但有共鸣,有趣且有温度的投教。
蚂蚁财富的数据也显示,使用过直播、理财助理、财富号、内容社区、理财智库这五类投教服务的用户,行为收益率有较大概率高出使用过两类服务的用户。
只要基民愿意听、能听进去,这样新的投教形式又何尝不可?
03 来自新基民的新挑战
《美国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格局拆解》报告中指出:财富管理行业的诞生,源自拥有大量财富的高净值人群强烈的自身财富管理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富管理也主要服务于财富水平非常高的客户。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的财富逐渐积累、财富管理意识觉醒,普通大众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增长。
相比成熟用户,大量对基金领域涉足未深的新手投资者涌入,对投教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创造出新的可能。
过去一年市场震荡之下,投资者教育正在出现新变化。各家财富管理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原住民,不断创新投教形式。
正如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表示,随着全民“买基”时代的到来,投资者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家的事,基金公司、互联网平台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投教”。
有意思的是,新基民们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发生变化。与去年年初相比,蚂蚁财富基金讨论区“躺平”一词的提及频率翻了7倍,“定投”增长了40倍,基民的投资心态似乎正在趋于理性。
年底网友票选出讨论区十大金句,“今天奶茶钱有了”、“但愿牛长久”、“白酒虽好但不要贪杯”、“山顶冻人”、“天赐良基”位列前五,尽管多有调侃,但合理的收益预期与理性投资决策已成为多数基民的共识。
一切才刚刚开始。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阿尔法工场”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