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怿
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积极政策终于逐渐开始落地;继支持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盘活政策出台后,今日的国常会又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
这是继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后,再次明确可用于基建领域的增量资金来源。那么,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惠及哪些领域与地方政府,又如何推动新一轮基建投资呢?
助推城市更新落地,驱动地区内循环
随着稳增长的压力逐渐增大,新一轮城镇化已然开启;疫情中暴露的老旧小区问题,也再次提升了城市更新的迫切程度。并且,政策性银行采用货币化安置来定向解决房地产去库存的案例尚未远去,当前再次提出政策性银行增加信贷额度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离不开城市更新这一典型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城市更新必然是这一轮政策性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
从当前的大环境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支持地方政府进行基建投资也有若干硬性要求,如是否能够实现有效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目标,以及是否能够项目收益自平衡、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以及城投负债率。而市场化运作、一二三级联动开发的城市更新项目,完美契合了以上几项要求,叠加当前城镇化与部分区域地产周期的影响,未来的还本付息风险也在较低水平,政策性银行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也会相对较少。
因此,在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下,今年下半年将是城市更新项目落地的小高峰。在政策性银行贷款的助力下,不仅二三线城市的城市更新项目将得到有效推动;人口较为集中、需求较为旺盛的县城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机会,助力县城实现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目标。
加强乡村振兴力度,改善发展不均衡
从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激发潜在的活力与消费能力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之一,这将使得乡村振兴工作的力度出现新一轮的加强,未来许多地区将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镇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出台对应的提振消费措施来提升新一轮的发展潜力与消费潜力。自然,这也意味着乡村振兴项目、城乡公共服务项目成为政策性银行的支持重点。
从目前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许多项目是卡在收益无法覆盖成本、又或者投资回收周期太长;随着政策的改善以及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额度的增加,这一局面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其主要收益来源来自于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交易,未来建设用地指标的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将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指标价值有明显提升;又或者未来国家层面的补贴或市场化奖补机制的完善,结合政策性信贷投放,也将极大地促进新一批乡村振兴、农村水利、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落地。
支持盘活存量资产,撬动新一轮投资
上周国办公布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以及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但从当前盘活存量基建资产的角度来看,仍然无法避免许多公益性质基建资产投资回收期过长、无法与市场资金收益匹配的问题。
因此,未来政策性银行调增信贷额度一定将定向支持地方政府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利用政策性金融长期限、低成本的特性,帮助地方政府与城投改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助力回收资金用于新一轮基建投资。并且,回收资金用作新项目的资本金后,还可有效放大新一轮投资的规模,助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拉动实物需求的目标。
从这几方面来看,政策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并非新增对应规模的基建投资项目,而是起到明显的畅通内循环、解决当务之急以及撬动社会投资的目标。并且,如今的积极政策只是开始,还有一大批实际政策与文件正在路上。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