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裕道人
来源:资管裕道人(ID:lwwjy1991)
曾经的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幸福”)可谓是金融市场的明星和宠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各类资管产品的层出不穷。作为曾经TOP100房企中的佼佼者,其信托计划同样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如今随着华夏幸福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已经开始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刷屏全网的由招行代销的信托计划违约,只不过是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中的一环。
自《资管新规》公布以来,破刚兑就成为了全市场的共识。尤其对于信托行业而言,过去两年在诸多因素的叠加和共振之下,行业风险高企,风险资产规模高居不下。
所以信托产品违约已经不是新闻,无论是信托公司自营还是代销的产品,都没有逃脱逾期违约的命运。
而此次信托产品违约,其关键看点在于该产品由“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代销,也是首次面向自然人违约的产品。
一.产品基本信息
有必要回顾一下该信托产品的基本信息。
公开报告显示,该信托发行方为大业信托。其大股东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另外两家股东分别为广州金控和广东京信。
此次违约的产品全称为大业信托·君睿15号(九通基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君睿15号”)。产品期限为一年期,该集合信托产品于8月14日到期,但是据可靠消息称投资者还没有收到明确的兑付方案和利息。
该产品的用途为给华夏幸福间接全资子公司——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九通投资”)提供流动性资金。风控措施上,君睿15号属于有担保方但无抵押物的那种。担保方为华夏幸福、怀来鼎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怀来鼎兴”,系华夏幸福全资间接控股公司)。
其中,华夏幸福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怀来鼎兴提供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担保本金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原计划额度规模为10个亿,后来不知为何缩减至5亿规模,由招行代销。投资人主要为上海分行和北京分行的私人银行客户,还有部分由招行私行的家族信托承接。
以上,就是君睿15号产品的基本信息。
二.债务缠身的华夏幸福
2020年2月2日,千亿负债的华夏幸福,首度公开承认违约;一时间引发市场强烈反响。
来自华夏幸福官方的消息显示,自2020年第4季度至今,华夏幸福需偿还的融资本息为559亿元,剔除主要股东支持后的融资净现金流为-370亿元,公司出现了流动性的阶段性紧张,导致部分债务无法偿还。
目前的消息是,华夏幸福发生的债务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额为 52.55 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值得一提起的是,君睿15号在去年8月15号成立,时间距离华夏幸福公开违约不足半年的时间。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之下,担保方明显失去了担保能力的情况下,该产品又是如何通过信托评审部门的风控,最终得以发行,还入选了招行的代销产品线?
这个疑问,目前没有答案。
不仅如此,该产品兑付在今年就各种不顺。先是在3月下旬,大业信托利用自有资金垫付了该产品的利息,后来就没有动作了。直到该产品于8月14到期。虽然说信托产品到期到最终兑付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该产品的违约是一个大概率的问题。
三.如何看待此次事件?
本次事件的两个焦点,一个是大业信托,另一个则是招商银行。
很显然,此次信托产品违约;关键在于大业信托自身。无论是发行产品的期限,还是交易对手的担保方,很显然不符合风控的逻辑。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该产品成功发行了。
而另一家招商银行,刚刚公布了半年报的业绩。两位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再次艳羡了整个同业。
不仅如此,作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在金融产品代销方面也是一骑绝尘、在信托代销方面,年报显示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代理信托产品销售为4691.2亿元,同比增长38.19%,代理信托计划收入为70.59亿元。
一边是零售之王,一边是AMC旗下的信托公司;即使招行有一套严苛的产品筛选标准,即使产品有担保,但依然会出现违约的情况。本来信托产品就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在当前地产政策剧烈变动叠加经济波动之下,信托产品的风险暴露比想象的更加复杂。
按照以往银信合作中的惯例,由于招商银行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一般出现信托产品违约之后,都是由信托公司做出妥协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样的在此次事件当中,产品发行方大业信托负主要责任。
而招行仅仅作为代销机构,是无论如何都不需要承担产品一分钱的兑付责任。
作为代销机构,本身不承担产品的管理责任。即使有责任,那也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招行在推销信托的过程当中没有尽到投资者的适当性义务,否则招行是不会承担也不可能去承担责任的。
不过就在今天,大业信托和招商银行已经就此事表态:大业信托已经加入债委会,招行将继续督促大业信托妥善解决信托利益的分配问题。
写在最后
打破刚兑是大趋势,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招行或者大业信托偷偷兑付掉,也许就没这么多事情。但其实这还是旧有的“刚兑思维”在作怪,《资管新规》和《九民纪要》之后,明确资管业务打破刚兑,去年的几个案例最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即使是零售之王,也难免会出现产品违约;所以也提醒金融机构,产品的准入是需要及时调整和评估的。
在风险快速变化的面前,没有谁能保证一定平安无事。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资管裕道人”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