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兔君
来源:财兔金融说(ID:hlwjrcn)
疫情之下,经济什么情况大家都深有体会。
很多网店商家都指望着今年这个618购物节销量暴涨回血呢,可现在税务部门发来消息,让他们如坠冰窟,冰火两重天。
当年曾经吹过的牛逼,都要把税给补上的呀!
补税三年
以后“吹牛”也要上税了!
最近很多网店商家都在忙着618购物节,一家小网店背后就是一家人的生计和收入来源,全都指望这几天能扳回因疫情失去的上半年呢。
结果税务局的“风险自查提示”比订单来的更早些。
在5月初,很多华北地区的网店店主说,收到了当地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发送的“风险自查提示”,提醒他们存在少记营业收入风险,要求企业自查3 年以来存在的漏报问题并补缴税款以及滞纳金。
甚至有媒体报道,北京已经通知了第一的2000家企业,一次性按照支付宝进账额度补税。
据说,这还只是第一阶段的预热,“一次告知,自纠自查;二次告知,辅助纠错;三次不改,重点核实”。
疫情冲击经济,一边减税降费,一边要求商家补税,地方政府财力吃紧是真的很紧呀!追税合理合法,可这个时间点大面积追税,合适嘛?
这合适嘛?
其实逃税漏税,追缴补税本没什么可说的,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即可。
但有店主就叫苦了,“全部收入里可能有一部分是我们花钱刷出来的,其实并没有产生这么大的交易额,现在要求对这部分收入缴税,实在是有苦说不出,因为刷单行为在平台是不允许的,我们很难去证明,左右为难。”
电商平台刷单一直以来就是业内的潜规则,消费者网购是全国比价,小商家“刷单找死,不刷等死”。为了能够在搜索排名上靠前一些,人家刷单你不刷,你就要被扔到角落里了。
所以,即使刷单造成了平台数据“洗澡泡沫”,可很多时候,店家刷单是无奈之举。
之前的网购平台的数据对税务部门并不开放,网店线上销售,真实的销售数据只要平台掌握,而网店上报给税务的销售收入,往往只是开发票的那部分,很多消费者不要求开发票,就不上报咯。其中就包含很多专业刷单刷出来的,差值因此产生。
电商领域也不是“法外之地”,借大数据之手,税务部门完全有条件获得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数据。有一粉丝,也是济南电商卖家在后台告诉财兔君,他着实是“吓了一跳”,最近与税务局接洽补税的过程中,税务局能够直接拉出销售货品明细单。
监管在技术的加持下,税收盲点几乎不复存在。
自古皇粮国税,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是税务部门的职责,这没什么话可说,偷逃税的要坚决打击,漏缴的要补上,可是里面还有很多人间烟火气的无奈。
算笔细帐
照章办事,政治正确,道德高地,打打嘴炮任谁都是可以的,可是做企业,过日子讨生活是要算细账的。
财兔君就以一不算大的网店少算200万销售额为例,需要补缴增值税=200万/(1+13%)*13%=23万,附加税=23万*12%=2.76万,净利润10%,企业所得税=(20万-2,76万)*25%=4.31万。这么一算,少计入200万销售收入,需要补税30.07万,这还不算滞纳金与其他罚款。
财兔君不知道算的准不准确,欢迎大家评论区吐槽,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哈。
关键是这么一大笔钱,很可能都已经被店家花了、投资到固定资产中了、又进货了变成了存货。你现在突然让他们拿出这么一大笔现金,小商家很容易资金链断裂崩盘的呀。
正常来说,商家拿到上游商家开出的增值税发票,在缴税时能获得抵扣,不必缴纳全部收入的所对应的增值税。
可现实是很多的网店商家是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拿货,都是没有发票的,这也很难拿到成本进项增值税发票用于抵扣,进货没发票的就比有发票的价格低,在消费者全网比价中就有优势。
再比如现在网红直播带货很火,可是很多商家找网红带货付的高额“坑位费”是拿不到发票的,自然也就无法抵扣进项增值税。
疫情对经济冲击很大,一边减税降费,税率低了,所得税延后了,财政收入也跟着吃紧了,另一边开始追缴补税,向少缴税、多漏税的行业和企业“找补”,似乎是一条名正言顺之路。
技术加持之下,监管越来越如臂使指。一边是7月开始,就连普通个人10万起、企业50万起
都要被管控,另一边是将证券市场已经查处的兴风作浪的害人精狠罚,顶格罚款60万。
谁都想站着把钱挣了,可现实情况是,升斗小民想跪着挣钱,多数人还没这门路呢!想水至清,想解决财政紧缺,紧盯着普通老百姓,倒不如把肉眼可见的,到处作恶的大鱼,抓上来几条杀了吃,岂不更好!更香?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落英财局”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电商地震!网店最担心的事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