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内幕君
来源:地产风声(ID:fangshi488)
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大开发,上海开始朝着国际性的金融、经济、贸易、航运中心加速迈进。
国际化大都市的蓝图徐徐铺开,但有个问题成了上海人的痛点:
那时候上海人均绿化面积也就比一张报纸大些。
常规报纸一张不到半个平方,而1990年我国人均绿化面积是3.1平方米,上海严重拖后腿。
领导们觉得这样不行,一座国际化都市不能没有好生态。于是市里决定新办个企业解决绿化难题。
然后就有了绿地集团的前身——上海绿地开发总公司。
后来,这家为绿而生的边缘公司,成为中国地产行业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国企混改标杆、超级地标制造机……
一堆醒目的标签贴在脑门上。
再后来,这些都慢慢沦为了传说。
1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上海的绿化建设就一直是个问题。
建国初期,上海人均绿地面积只有0.132㎡,被戏称为只有“一双鞋”大小,到八九十年代,也只有一张报纸大。
要大范围推进绿化建设,技术上并不存在难度,难就难在资金上。上海前副市长倪天增想了一个办法:
办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把赚来的钱用于绿化建设。
1992年,时任上海农委住宅办副主任的张玉良,带着这个使命和2000万,创建了绿地开发总公司。
下海之前,张玉良在市农委干建房子、分房子的活,下海后,他把这套看家本领拿了出来。
通过三个动迁房项目,绿地赚到“第一桶金”2000多万。
创办前五年,绿地围绕着两个字转,一个是绿,一个房。通过参与上海动迁房建设掘金,赚了钱又投到城市绿化,这样一来便获得政府政策性支持,继而获得更多地产项目。
当时绿地管这叫“以房养绿、以绿促房”,这个模式还在1994年获得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根据曾任上海市副市长韩正的回忆,1995年的时候,绿地的人均绿地已经有“一张床的面积”。
此后绿地完成第一次改制,引入员工持股混改,同时走上以地产为主业的高速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前面15年里,绿地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房企,不管是论名气还是比销售额。能跟绿地在上海争销冠的只有万科。
2004年中指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中,绿地与中海、万科、合生列居前四。
2014年,绿地一度以2408亿销售额超越万科的2151亿,首次成为“一哥”。
这一切成果在外界看来,大半要归功于张玉良。甚至有人评价:
张玉良是绿地之父。
熟悉老张的都知道,他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
狗蛋说,在官场上,这种人像水,无论遇上什么容器都能应对自如。你把它装碗里,它就是一碗水;装杯里,它就是一杯水。
张玉良有句口头禅,正好完美诠释了他的柔软:
做政府想做的事。
政府需要他搞绿化,绿地就赚大笔的钱来投入;“蜗居”问题突出,上海决定实施大规模旧改,绿地便张罗着旧城改造,参与保障房建设。曾经帮政府盖动拆迁房的时候,绿地建造速度很快:
别人还在打地基,绿地的房子已经建好了。
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张明白,有些时候,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
后来,老张把自己的口头禅又丰富了一些内容:
做政府想做、而当地企业做不了或者不容易做的事。
狗蛋说,所以我们看到绿地在全国盖地标建筑。在“摩天大楼热”被明文限制之前,地方政府追求高度与激情司空见惯。
楼越高,似乎城市治理的业绩越能彰显。
很多地方,就算节衣缩食也要盖大楼,实在没钱怎么办?
拿地换啊。
绿地抓住了这一点,在全国各地建“绿地中心”之类的地标建筑:
南京绿地广场450米;
济南国际金融中心428米;
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498米;
大连绿地中心518米;
成都蜀峰468米;
南京绿地国际金融中心550米;
武汉中心475米……
这些地标有些已投用,有些在建或待建。每去到一个城市,绿地就会拔高或者试图拔高一座城市的天际线。
2017年元旦,绿地把分布在全国的地标建筑联合起来,做了一场迎新亮灯仪式,当时参与的就有25座之多。
建造运营摩天大楼本身很难赚钱,但通过盖大楼勾地,可以低价换取宅地。
拿土拍还算火热的2017年来说,绿地全年拿地金额429亿,金额排在行业第22位。要是算拿地面积,绿地的2125万㎡可以排在第五,仅次于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
万科的拿地金额是绿地的4.3倍,拿到的土地面积只比绿地多三分之一。
狗蛋说,这还算合理,毕竟万科拿的都是一二线的地,自然要贵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碧桂园,拿地金额是绿地的6倍,拿到的土地却只有2.5倍,狗蛋开玩笑说,这证明碧桂园缺乏盖大楼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证明了:
张玉良确实有低价获取土地的本领。
3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到: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
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
这句话是魏延在长沙太守下令斩黄忠时说的,说出了老将黄忠是长沙稳定的关键。
刘备取荆州后大举扩张地盘,派关羽战长沙。关羽上去叫阵,一看胡子发白的黄忠出来迎战,不屑地说:
回去吧,你太老了,关某的刀不斩老幼。
黄忠一听哈哈大笑,只道“廉颇六十尚有余勇,有我在你进不了长沙”,然后挥刀就杀。
年过百半的黄忠跟正值壮年的关羽大战了百回合,没分出胜负。
可见,黄忠虽老,战斗值依然爆表。
在绿地,年过六旬的张玉良,如今就在扮演这样的定心丸角色。
2018年11月16日,绿地人都在等一个心知肚明的答案。这一天,绿地控股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将选举决定张玉良能否连任。
按照2013年上海国资委改革规定,国企董事长60岁退休,业绩突出的,因工作需要可以适当延长任职年限,但最迟不超过63周岁。
生于1956年的张玉良那时候已经62岁了。
选举表决结果显示,张玉良以全票通过取得连任。对结果,绿地人不感到意外,媒体也不觉意外。大家好像都有一种共识:
只有老张能救绿地。
2014年绿地销售额超越万科,首次坐上“地产一哥”宝座,但此后就一路下滑,2017年流量销售额退至第六位。
与此同时,碧桂园、融创、恒大却一路赶超,最终与万科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2017年初,张玉良放话:今年将是绿地业绩大爆发的一年。结果却是,地产主业的规模持续掉队,而“房地产+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的多元化扩张,给绿地留下“高杠杆”、“高负债”的后遗症。
2017年绿地资产负债率88.99%,比同期同行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并且连续3年超过88%,杠杆高位运行。
因此,外界称2015~2017是绿地失去的三年。对于地产主业的日渐孱弱,张玉良经常这样解释:
我们是一个综合性产业特征的企业集团。
张玉良一心想把绿地的盘子做大,通过多元化发展。盘子大了,负债的规模也大了。
船小好掉头,船大了,唯一的退路就是往前冲。
老张连任,有利于绿地保持战略定力,消除外界顾虑。
4
但狗蛋觉得,张玉良成就了绿地,也掣肘着绿地。
王石退位,郁亮可以无缝衔接顶上,同样是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大家发现:
绿地老张没有接班人。
长沙如果多几个黄忠,也许就不用开城投降刘备了。
张玉良对于自己打破年龄限制继续掌舵是这么看的:退休是舒服,但像我这样的创始人,对企业非常有感情。
他连任后对人民网的记者说,绿地跟传统国企不一样,它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要依规办事。
“董事长由董事会推选,如果所有股东认可,自己有条件就会干下去。继续为企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
曾经,有媒体说地产行业干活最努力的两个人,一个是王健林,一个是张玉良。
对此,张玉良自我调侃:王健林是为自己干,我不只是为自己。他告诉媒体:
我只有绿地1%股权,但我和王健林一样努力。
狗蛋说,可他老张从没停止过努力,努力把绿地从国家的变成大家的。
5年前,绿地想要整体上市,证监会有规定:职工持股会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公司股东。
也就是说,绿地想在国内上市就得解决这个问题,绿地职工持股会有982人。化解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清退,但又会衍生出其它矛盾。
这时候,张玉良使了一出乾坤大挪移的戏法。
以张玉良为首的43个高管出资10万成立格林兰投资,然后这个公司作为GP(普通合伙人),分别出资1000元成立32家有限合伙企业,32家完美装入900多个持股职工。
如此一来,格林兰投资控制了职工持股权。
最后,再让格林兰投资和32家企业共同成立上海格林兰投资(有限合伙),格林兰投资是唯一的普通合伙人。
一顿令人眼花缭乱的骚操作之后,上海格林兰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绿地控股接近29%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管理权最终集中在张玉良身上。
除了玩转员工持股会,张玉良还引入PE战投,并成功摆脱上海国资控股。
这在5年前称为教科书级别的混改案例。
2015年8月18日,绿地终于实现整体上市,市值3100亿一度超越万科,成为中国地产股一哥。
5
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20年前,张玉良带着绿地上海滩的龙头。
15年前,绿地集团收入还不到100亿的时候,张玉良提出要冲击世界500强。8年前,他们实现了这个目标,成为中国首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
5年前,张玉良主导绿地实现整体上市,成为混改标杆。
两年前,张玉良继续坐镇绿地至今,却似乎没能把绿地拉出泥潭。
去年十一月,中建三局的一张“催款单”,让绿地的资金压力暴露于众。催款单上写着:
因业主(绿地)欠付我司巨额工程进度款,已造成我司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被迫即日起对项目(武汉绿地中心)实行全面停工。
同期,青岛绿地国科健康科技小镇一名维权催款的人说:
就我知道的广告款,这个项目就欠了4000多万。
今年初,一个成都的广告公司在「领导留言板」提到,他们服务绿地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被拖欠了合同款,拖欠时间最多的已经有两年了。
两个月前,同样是成都的绿地供应商,也催债,但他们不找领导,也不发函,而是直接在媒体上投了一条广告:
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请你支付欠款。
除了供应商催款,绿地还面临着一批又一批延期交房维权,此外还把“三条红线”全踩了。
有媒体统计发现,2019年营收过千亿的房企,能够连续五年净负债率都在100%以上的,只有绿地一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6
2019年,上海市新建绿地1321公顷,这使得上海人均拥有了8.3平方米的绿地,创下历史新高。
如今的上海已是绿意盎然,而早就不干绿化的绿地,这回要想办法给自己绿一绿了。因为2021年的地产界只有一条箴言:
绿了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地产风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2021年,绿地必须把自己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