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邦0504
来源:债市邦
证券业协会每年6、7月份会发布上一年度证券公司包括债券承销收入在内的各项经营指标。与银行相比,券商作为债券主承的目标更为直接纯粹——就是承销费,而不用去综合考虑存款、贷款、结算等其他业务关系。通过观察券商的债券承销费收入来研究整个债券承销的行业现状,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倒是也想研究银行,但由于承销费收入在银行的中收大盘子中的占比太低了,在年报中没有一席之地,想要研究也是无从下手。)
之前阿邦写了一个《债券承销收入江湖》,聊了聊2018年以前的债券承销收入情况,并对2019年债券承销行业收入和费率做了个预判。来看看新鲜数据出炉后,2019年证券公司承销费收入和承销费率如何,行业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来看看承销费收入
从2017年开始,证券业协会修改了债券承销业务的统计口径,剔除了分销收入,所以也就是从2017年开始,券商的承销费收入才是可比的。
从整体来看,2019年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收入较2018年确实有一个大幅增长,全行业的收入从2018年的149.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3.2亿元,增幅达到36.19%。
阿邦将按照承销费收入>4亿元,4亿元>承销费收入>1亿元,1亿元>承销费收入>3000万元,承销费收入<3000万元的标准将证券公司分成四个集团,再来简单看看各个集团的主承表现。
2019年承销收入第一集团共有14家主承,整体来看格局较为平稳。
建投、海通和中信的铁三角异常稳定,已经连续两年稳居承销榜top3的位置。但是2019年建投的突然发力,将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建投的承销份额和承销收入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战略实施的还是相当成功的。
光大证券、平安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中泰证券、中山证券、天风证券,一年一个脚步,稳扎稳打排名逐年上升。排名第四的光大证券在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发力,与排名第三的机构之间的承销费收入差距从2017年的5.5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2.8亿元,未来大有晋升前三甲之势。
排行榜上有人得意,就必然有人失意。广发证券、东兴证券和国开证券这三家过去的第一集团的常客,2019年的债券大年承销费收入不升反降,调出了第一集团。
刚入行的时候阿邦觉得金融机构的大领导并不是那么重要,不过就是开开会、发发言、露露脸的mascot,反正业绩都是由业务部门做出来的,换谁当领导不是当。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navie了,金融机构的领导层对业务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说券商的各项业务最重要靠牌照,其次靠人才。牌照问题不是一般人应该考虑或能考虑的,管理层的核心关注领域自然落在人才上了。判断一个券商高层管理人员是否合格,不在于其有多么突出的业务能力,而在于其是否有强大的人才管理能力。
我党对组织人事工作五句箴言总结,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层应具备的人才管理能力。
识才的慧眼(分的清干事创业担当的人才和舞文弄墨划水的庸才)
爱才的诚意(对人才给予相匹配的待遇,完成任务兑现承诺,不画大饼)
用才的胆识(人才要用到刀刃上,形成能上能下不惟年龄资历只惟能力的环境)
容才的雅量(面对下属的进步,不眼红给穿小鞋,包容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下属)
聚才的良方(打造一个各路优秀人才可以友好相处良性互动的公司文化,不乱用末尾淘汰等引起内部倾轧的危险制度)
说起来简单,但能真正做到以上5点的领导可谓凤毛麟角。
可以明显感觉到,那些近年来进步迅速的券商主承,其一线员工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更为积极向上,看完朋友圈后给人感觉鸡血满满,公司人才和业务之间的良性互动跃然于圈上。
最近频繁受罚的GF证券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反面案例,可以看到其近年来承销业绩的下降并不是简单的业务发展方向上的失误,而是公司制度和内部管理出了大问题。而制度和管理出问题的背后不过是“人”而已,业绩下降只是表象。
再来看看第二集团,变化较第一集团剧烈多了。
国金证券保持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势头,排名从2017年的35名上升到2019年的15名,坐稳了第二集团的头把交椅。公司在AA城投承销上的发力市场有目共睹,抓住了这一波债券牛市的主要矛盾。
此外,国都证券(提升52名)、五矿证券(提升28名)、申港证券(提升26名)、中天国富(提升25名)和国融证券(提升20名)都在承销排行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第二集团还有一个主承较为瞩目,就是中银国际。前阵子关于监管同意大行成立证券公司的新闻甚嚣尘上,引起了市场广泛的担忧。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网点渠道和投资资金上对证券公司是碾压的存在。一旦放开大行设立证券公司的限制,那么包括债券承销在内的投行业务,可能就没有中小券商啥事儿了。
中银国际是五大行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拥有的唯一一块券商牌照,且在国内资本市场深耕多年,但其与母行最容易联动的债券承销业务依旧不温不火,最近三年的承销费收入排名分别为53、42和41。从这个角度观察,放开大行参与设立证券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第三集团的承销收入排名情况比第二集团更加剧烈,也能理解。越往下走,“人”的作用就越突出。我们说在大平台做债券承销,个人和平台的作用可能是28开,客户把主承的title交给你,更多看重的是你背后的平台背景。但如果是去小券商,就完全反过来了,个人和公司的作用可能是一个82开。发行人为什么把项目交给你这样一个没有包销或投资资源的小券商,更看重的是承揽团队是否靠谱。
承揽团队的能力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三集团主承的表现。今年把承揽团队从别处忽悠过来,任务完成了,结果到年底承诺的收入分成比例完全没兑现,人家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人在做,市场在看,公司不靠谱的消息传出去,市场上的能人都对你避而远之,明年贵司的承销业绩肯定没法看。公司靠谱,言出必行,该兑现奖励的时候一点都不手软,那么优秀人才也将被吸引过来,推动公司业绩上扬。
最后来看看承销费率的变化,2019年行业的平均承销费率为0.266%,较2018年的0.305%相比降幅明显,延续了近年来的下降趋势。
可以看到第一集团的承销费率明显要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个原因,1、头部承销机构较多参与了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这些容易上量,但是承销费率较低的品种承销;2、头部承销机构大多有银行间牌照,参与了短融和超短这类短久期品种承销,降低了整体承销费率;3、头部承销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体以央企和AAA国企为主,发行人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很难收上较高的承销费。4、部分头部承销机构为了承销排名互相倾轧,为了争夺项目采用极低承销费率的竞争手段。
提到承销费竞争,大家能想到的那几家券商都在第一集团里。其实看一眼那几家耳熟能详机构的承销费率,虽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还不至于离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大机构可一点都不傻,在大单上采取极低承销费甚至0承销费所失去的收入,在其他项目上都给找回来了。
监管部门也是深刻认识到了在承销业务上大打价格战弊端多多,不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NAFMII和证监系统均是在持续打击此类行为。
NAFMII还组织了90家承销机构签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机构自律公约》,公约的核心内容为“十一个不”,其中第一个不就是“不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率报价,参与债务融资工具项目竞标或承揽”。
再看看第二集团和第三集团的承销费率情况,2019年的承销费率分别为0.525%和0.596%,明显好于第一集团的0.29%。投资机构信用下沉能不能赚到钱不好说,可能就踩雷了,但是承销机构的信用下沉是妥妥能收上来可观承销费的。
其中国金的承销费率居然还逆势连年上涨,还是AA城投温暖啊。中银国际万分之五不到的承销费同样很抢眼,核心原因是中银国际的承销占比中,低承销费率的金融债的承销占了绝大大部分(冲规模效率最高),所以拉低了整体的承销费率。
2020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今年前7个月证券公司主要承销收入来源的企业信用类债券发行金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40%,毫无疑问今年又将是一个债券投行大年,承销费收入的水涨船高已是必然。
阿邦更为关注的是,部门监管部门对承销费恶性竞争的限制能否限制行业承销费率连年下降的趋势,回到一个更为合理的水平。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债市邦”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证券公司债券承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