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由于近期货币政策转向,发债成本升高,“疫情经济”的宽松环境不再,融资呈现一定程度的紧缩。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规模。从原因来看,多数发行人均表示取消或推迟发行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
另一方面,虽然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终于转正,达到或略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但在积极财政政策下,今年的财政支出压力显著超过去年,使得地方财政压力仍处于高压状态。
非标融资价格攀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赖于财政支持、借新还旧的城投再次出现了资金压力。公开市场融资的规模收窄、成本上升;但到期债务仍需要偿还。尤其是AA及以下评级的城投,纷纷开始转向非标融资,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来避免债务违约的风险。
因此,近期许多地区发行的定融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明显攀升。山东某区的定融产品销售价格已经达到了9%,西南地区某县级市甚至达到了10%;考虑到定融产品还需要较高的销售费用与一定的管理费用,这些地区的实际融资成本已达到12-13%甚至更高。
这与上半年资金相对宽松的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反差。不断上升的融资成本反应的是这些地区的财政紧张与偿债资金压力不断增大,也将影响到城投债务的兑付情况。
资本金需求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积极财政要求大量实物投资,在地方专项债券与特别国债等定向工具上加码颇多。许多地方为了获得这些资金的支持,往往积极申报,但在申报成功、下达资金后,地方财政却无力筹集项目资本金,只能要求城投进行“自筹”。
因此,虽然上半年的城投融资颇为宽松,上半年的净融资额达到了1.6万亿,但在偿还债务、弥补财政支出后已经所剩无几。在基建投资不断落地后,各地城投还要面对资本金不断到位的刚性压力,导致实际财政状况颇为紧张;考虑到四季度的偿债压力,城投融资的困境已有重现之势。
财政缩表加剧风险
由于各地的财政收入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尽管有专项债券、特别国债与财政赤字的补充,但一些偿债压力比较大的地区仍然出现了财政支出下降的缩表情况。在财政无力支援城投、反依赖平台输血的时刻,城投的债务风险着实不容乐观。
如债务压力较大的西南某省,今年1-9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956.19亿元,减支790.9亿元,下降21.1%;若非上半年的融资环境宽松,该省的平台恐怕早已无法坚持下去。如果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状态,恐怕风险事件很快就将重现。
另一方面,由于2015年之后置换存量债务的地方债券进入了偿付高峰,财政压力的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如三季度的地方债券偿还量已经达到了7712.03亿元,超过了今年上半年总和;在后“疫情经济”时代,财政收入的恢复也并不理想,甚至还有进一步减税降费、缓征缓缴保企业的可能。
总的来看,如今的城投们再次到了“自力更生”的时刻。在财政压力不减反增、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债务偿还日渐临近的时刻,如何保住债务的兑付、不出现风险、坚持活下去,就是今年最大的任务与目标。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财政紧张、融资收紧,城投风险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