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小柒
来源:涛动宏观(ID:jinrongjianghu123123)
【正文】
老实说,之前笔者一直认为下半年降息的概率是极高的,也在微博上两次表达过这一观点,眼看着年关将至,曾以为会被打脸,还好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一、降准之后定向降息:2020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多家媒体披露,央行发布特急文件(银发(2021)304号),明确自2021年12月7日起,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降至1.70%、1.90%和2.00%。
(一)这是继12月6日宣布降准(详情参见已持续十年的降准周期还未结束)之后的首次降息举措,虽然是针对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定向降息,且也不是针对政策利率下调,但仍然值得关注。
(二)这也是2020年以来央行第三次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具体看,央行曾分别于2020年2月26日和6月29日下调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25BP(合计50BP)至1.95%、2.15%和2.25%。
同时,2020年6月29日下调再贷款利率的同时,还下调了再贴现利率25BP至2%,那算是2010年以来首次下调再贴现利率。当然,也是首次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50个BP至1.75%(延期期间为3.77%)。
二、2020年以来的降息路径特点:多频多工具小幅轮番下调
(一)自2019年8月推出LPR新报价机制以来,央行调降将近30次包括LPR在内的相关政策利率,具体来看1年期LPR调降4次、5年期LPR调降3次、7天OMO利率调降3次、14天OMO利率调降3次、1年期MLF利率调降3次、1年期TMLF利率调降1次、各期限SLF利率分别调降1次、1年期专项再贷款利率调降1次、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调降3次、再贴现利率调降1次、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调降1次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降1次。
(二)特别是政策利率角色和定位比较明显的OMO利率和MLF利率尽管调整时点不同,但调整次数却均为3次、调整幅度均为35BP,这显然并非巧合。
(三)整体上看,不同的利率品种之间,尽管调整时点和调整次数不一致,但各利率品种的总体调整幅度却基本相近,多为30-40BP之间。
显然,目前央行“多次、多工具小幅轮番下调”的降息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
三、缘何定向降息?后面全面降息有没有可能?
我们的结论大致如下:
(一)再贷款工具被使用的比较频繁(详情参见如何理解新推出的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定向下调再贷款利率体现出的是央行的结构性降息导向。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再贷款目前被使用的不够充分,一些银行不够用或没有对应的项目储备,另一些银行今年任务已完成、想着明年再使用,因此下调利率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提高再贷款的使用效率,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更好实现“六稳”、“六保”目标。
(二)降准是帮助金融机构节省资金成本,下调再贷款利率同样也可以起到这种作用,这相当于从另外一个角度达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的。当然,这也说明央行提供的资金性价比更高了,对于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结构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我们判断,2020年以来多次被使用的再贷款工具,后续还极有可能会继续推出,以体现央行结构性政策导向。
(三)降准之后定向降息,体现出货币政策层面的紧迫性,连续两天宣布两项货币政策调整是比较罕见的,当然这有助于避免突发而至的全面降息给市场以较大惊喜。当然,是否全面降息还要看OMO、MLF等政策利率是否会调整,这样看本月15日、本月20日以及今年1月20日便显得很关键。
(四)定向降息之后,全面降息是有可能的,而且概率还不低。这背后的逻辑正如之前所述,在美联储加息之前,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较大期间,是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难得窗口期。在美联储Taper步伐加快以及加息节奏前置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匆忙调整实际上是在和美联储抢时间。
(五)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使然,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详情参见全面剖析12月6日政治局会议八大信号)也特别提出“稳字当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在这种情况下稳增长政策需要尽早出台,这样才能及时发挥作用,稳住经济基本面。否则明年再出台相关政策,哪里来得及?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任博宏观伦道”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降准之后定向降息,全面降息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