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visiblejio
来源:看不见的脚(ID:gh_80b9794240f7)
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对发行人的信用品质做出判断和排序,说白了,就是判断一个发行人到底能不能到期还本付息,这个过程简单吗,其实不简单。举例来说,当你决定要不要借给一个人钱的时候,你会判断这个人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没有车、有没有房,他还在外面借了多少钱、借钱用来干什么,有没有稳定的工作,过往的合作中他靠不靠谱,有没有厚实的家底。企业也是一样,要对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担保情况等方方面面做出判断。这个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很简单,计算比较一下就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要对一个企业做出全面的风险研判,离不开有深刻的行业积累和市场认识,商业模式是否合理、宏观经济是否冲击、核心管理层是否稳定、战略地位是否突出等等,企业说到底也是人管理的,牵扯到人的问题不就是跟你接不借钱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吗?
有人经常抨击评级机构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结合的方式本身就会给随意调整级别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换言之,定量就是好的,定性就是不好的。
个人认为,这种认识还是有失偏颇的,一是数据代表过去,评级是判断未来,即使历史会重演,也一定不是按照原来的方式重演,这里面的扰动因素实在太多了;二是数据会说谎,现实的打脸案例已经太多,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三是黑天鹅、灰犀牛不期而遇,请问哪个数据会告诉你。
而定性分析其实才是评级分析中的精髓,不能说目前普遍做的不好,就否认它的价值,当然这也不是机器、人工智能所能最终替代的。足够的经验积累和行业认识是保证评级人员做出正确、合理定性分析的保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时候就像是医生的成长需要足够多的病例积累一样,而这一切的核心,都在一群人的身上——分析师。分析师能力的强弱、团队的稳定可以说是整个债券市场最基础的保障。否则,评级机构的分析能力和定性判断永远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并且是在初级阶段循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按照交易商协会关于评级机构最新的信息披露要求,笔者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网站梳理了2019年在交易商协会开展业务的评级机构相关人员信息,通过分析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
分析师队伍占据了评级机构的半壁江山
截至2019年末,在北交所进行信息披露的9家评级机构中,共有相关从业人员2320人,其中分析师1089人,占比最多(47%),市场人员其次,504人,占比22%。分析师和市场人员是两大主要从业人员群体。分机构看,中诚信、东方金诚从业人数超过400人,联合超过300人。新世纪的高管最多;东方金诚的市场人员最多,是市场人员排名第二数量的2倍;中债资信的研究人员最多,是唯一一家超过分析师人数的机构;鹏元合规配比最多,每8个分析师就配有一个合规人员。
分析师队伍流动最频繁
从2019年行业人员流动情况来看,7家机构共计新聘488人、离职369人,行业净流入119人,其中分析师和市场的人员流动最多,但总体数量保持稳定。分机构看,总人数离职多大的三个机构是大公(89人)、联合(68人)和东方金诚(64人),新聘人员最多的三家机构分别是大公(176人)、中诚信(84人)和联合(75人)。2019年,只有中债资信和东方金诚是人员净流出状态。
静态看 3年以上分析师占比超过50%
通过梳理各家机构分析师工作年限占比情况,我们看到行业整体而言,3年以上、1-3年、1年以下分析师的数量占比约为5:3:1,3年以上分析师占比达到50%以上
水平。分机构看,中债资信三年以上分析师人数占比最高,中诚信一年以下分析师人数占比最高。
动态看 最高平均离职率接近40%
从分析师离职率看,大公离职率2019年最高、三年平均也最高,超过其他机构20个百分点。三年平均超过行业平均离职率的机构分别是大公、联合和东方金诚。
分析师数量和稳定性只是评级机构执业能力的考量的因素之一,要想真正留住规模庞大的分析师团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薪酬,这也是分析师离职率加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均创收127万 分析师呕心沥血
我们简单计算一下银行间市场评级机构盈利情况到底怎样,按照wind统计,2019年首次评级项目4580单(包括中票、短融、超短融、定向工具、国际机构债)、跟踪评级项目6276单,按照指导价首次评级20万元、跟踪评级5万元计算,且不考虑打包收费、价格竞争等因素,计算出理论收费情况。7家机构银行间市场总共收费约14.6亿元,分析师人均创收127万元,其中中诚信和联合人均创收超过200万元。
但是现实情况是分析师的薪酬水平在整个债券投行体系中都是低位,这也就是5年以上分析师成了稀缺资源,3年以上分析师要警惕随时离职的行业现状。当然企业发展的红利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就能独享的,但是作为人力密集型企业,留住人才才是评级机构行稳致远的重要考量因素,否则永远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怎么应付得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
况且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分析师人才不是金钱和资源所能够衡量的。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看不见的脚”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乘风破浪的评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