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随着地方财政的收支冲突日益激烈,地方债务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但在债务风险攀升的同时,作为地方经济为数不多的“活水”,地方政府的应付账款风险快速增长,成为了地方经济不稳定、产业链总体紧缩的导火索:
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下降、金融监管趋严、货币市场投放、支出压力增大等多方面因素,地方财政开始面临全方位的困难,甚至导致部分地区在维持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上依然有不小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迅速攀升,导致许多地方政府信用负面事件开始频发,就连曾经坚挺的城投债券也面临打破刚兑的无奈。
但是,由于地方债务出现风险的连锁反应大、后期影响远,许多地方政府依然愿意勒紧裤腰带、优先保障债务的兑付。这使得本已非常紧张的财政紧日子雪上加霜,直接影响到了地方政府及下属国有企业的应付账款兑付。
在有限的资金下,地方政府必然是优先选择偿债,保住不发生风险事件的底线;为此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现过长期欠发教师薪酬的新闻。在这样的窘境下,可想而知其他应付账款的付款情况,将随着整体的债务压力持续延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服务单位等政府类应收账款的主要单位,也将受到财政紧日子的持续波及。
隐性债务到期,抽屉协议无力兑现
除了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政府类应付账款,还有许多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正在逐渐到期,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兑付压力。但是,在当前的财政环境下,地方政府依然无力支付,即使曾经签过各类承诺兜底回购的文件,但如今却无力兑现。
从地方政府当前的情况来看,即使是最合规的、利率最低的地方债券,同样兑付能力相当有限;许多到期的地方债券都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进行借新还旧,以纾缓兑付压力。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工具的城投企业们,同样持续努力借新还旧,以维持现有规模与庞大的支出。
在财政与城投共同紧缩的情况下,到期的隐性债务只能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延期;虽有部分财力较好的地区能够做到回购,但大部分地区的到期债务无力兑付。这也为许多建筑企业、基建投资企业的应收账款带来了压力,预期的退出并没有实现,并且兑现变得遥遥无期。
对外转移压力,寻求企业承担成本
在政府类应收账款风险逐渐增大后,还有一个不好的趋势正在悄悄出现:作为强势的甲方,政府与城投无力承担到期债务与举债成本后,就纷纷开始对外转移杠杆、转嫁融资成本,使得许多企业开始面临两难的选择:
要么选择替政府承担债务,用企业信用帮助地方政府增信;要么选择作为政府供应链融资的一环,替政府承担一部分融资成本。在这样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与城投的下游企业压力骤升;并且随着物资、人工成本的通胀,利润空间、乃至企业存续都将感受到压力。
作为地方经济的主要源头、资金流入的活水,地方财政与城投的资金紧张,影响是持续的、深远的;一旦积极财政政策开始退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加剧,带给地方经济更大的挑战。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财政紧日子下,政府类应收账款风险骤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