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随着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影响,以及近期滞涨带来的压力,宏观经济的压力再次显现;在今日的国常会上,高层提出:“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和市场主体新困难,有效实施预调微调。”
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将重新偏向“积极”,以对冲新一轮的宏观压力,原本趋紧的地方专项债等政策性工具将重新放宽:
新增额度将维持高位
在之前的预期中,由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情况良好,并且过去三年新增的地方专项债券额度已经处于高位,高层又曾提出要适度降低政府的杠杆率;因此普遍认为明年的专项债额度将会有比较明显的回落,在维持已开工项目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减少新增项目的投资。
但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新一波疫情的影响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总体预期很不乐观,宏观政策也有所转向,此时的财政政策显然也将随之调整,原本将要下降的专项债券额度仍将作为重要的施政工具继续使用,2022年的新增债务额度将高于之前的预期,与2020-2021年处于同一水平。
由于财政部、发改委在9月末已经进行了2022年专项债申报需求的调研,使得高层也能对目前地方政府可用财力较为紧张、资金需求大的情况有所认知;加上“十四五”的工作任务已经开始、地方政府的项目资金需求处于较为高的状态,以及地方城投的融资困难,进一步通过地方专项债券满足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减少潜在隐性债务的可能,也是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明年的新增地方专项债券额度,基本能够确定将维持高位。
专项债将“一松一紧”
实际上,决定专项债效果的,不仅仅是新增的债券额度;对于债券资金的用途、配套政策管理,也是决定专项债作用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专项债的政策将体现出“一松一紧”的特征:
“松”是指专项债项目的配套政策将较为宽松,如之前鼓励的“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将可能继续鼓励、出台配套政策,以实现专项债券撬动社会投资的功能。同时,财政部之前表示的“进一步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可能也将落地;
“紧”是指专项债项目的管理将持续收紧,随着专项债发行规模的增大,潜在的债务风险不可避免的持续增长。为了使继续处于高位的专项债能够平稳运行,也是为了进一步处置潜在的地方债务风险,针对专项债的管理、核查以及申报门槛,必将进一步“收紧”;垂直式的地方债管理平台,也将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适度超前的基建投资
实际上,在9月初时,高层出席会议时就曾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近期的共同富裕、进一步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要求,也能看出未来公益性、准公益类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资需求仍然很大,地方专项债券确实存在较大的发力空间。
并且,从目前的地方政府现状看,仍然处于“财权小而责任大”的阶段,如果不能给予地方债券额度等合法的举债工具,那么隐性债务的规模扩张仍然会持续,地方债务的风险也将持续增加。
这意味着专项债这一特殊工具的发力还将持续至少1-2年的时间,并且未来财政体系改革的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调整。既健全市场化制度、减少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和投入,也划清政企界限、逐渐化解潜在的隐性债务风险。
这也将使得城投的性质与作用发生极大的改变,基建市场的主流模式也将随之变化;明年的财政政策与城投市场变化,值得期待。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稳增长压力再现,专项债预期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