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最近有很多会员读者找我聊天,关注点除了业务转型,就是职业发展的事情。
【业务转型是很难复制的】
整个市场上,高收益债投资能做到我们这种超高收益水平和回撤控制能力的,少之又少。
除了在没有回报时就舍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搭建体系外,股东的资源支持、老板的信任加持和持之以恒的人情积累,先入者的勇气和运气,以及像我这样没羞没躁臭不要脸的磨风控、信评、财富和清算等部门的死乞白赖心态,最终多方磨合了近1年,期间也交过学费,才达到现在很舒服的节奏。
然后,市场又起变化了,投资策略又要迭代更新了。新市场,永远都有新变化。
高收益债的准入门槛很低,可以土法炼钢,拉个小团伙就能入局。但把高收益债做好的门槛又极高。
长期看,刚兑打破的大趋势下,特别像股市,终将:一赚二平七亏。
大家都觉得自己能成为那“一赚”。
如果现在进场,属于追赶的状态,一步慢步步慢,常规手段是低效的。
也有的机构有魄力,自有资金直接拨出来3000w-5000w,给到业务团队。没有限制,试吧。趟出路来就发集合上规模,趟炸雷了就算逑,万事休提。
挺让人羡慕的。去年底,永煤出事,兄弟们发现了机会,但市场未来怎么演进,谁也说不好。
我去申请自有资金,被老板拍了回来:
不行,市场不确定性太高。
没办法,只能兄弟们凑钱,攒了第一只产品入场。好在,最终年化收益率翻倍还多,现在想想,还是很感慨。
再后来,从第三只产品开始,自有资金开始跟投,股东资金开始跟投,相熟的金融机构高管和业务总们开始个人认购,先知先觉的一部分读者(都是超高净值的专业投资人)主动循迹入场,银行/信托/券商/私募/家办等机构资金也主动找过来洽谈合作。。。
不断刷新的管理业绩和市场口碑交互成就,终于趟出了条血路,一条前途光明的荆棘路。
这个过程中,不乏心酸的部分。
从年初到现在,白天投资决策和多渠道尽调,晚上复盘和搞研究,16小时待命,胖了整整20斤,过劳肥。
掉膘太难了,时不时瞥到凸起的大肚腩,泪水都快流出来了。中年人减肥,要命啊。
【职业发展做好深蹲】
原来大家做非标,但凡到小头目以上的,谁没个三五十亿的管理规模呢?如果级别再高点,平台再大点,一年撸百亿也不是难事。
过去的日子真舒服。
最近有不少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商行/信托公司的哥们找我,问:
有没有地方推荐?想转型做标品,不想在非标这条注定game over的破船上耗着了。
我也面临过一样的痛苦抉择。
在公众号上写过,最艰难的时候,2019年,眼瞅着非标要凉,兄弟们年会时喝的大醉,在厕所里抱着马桶吐,哭的一塌糊涂,最后被同事用拉货的拖车给运回酒店房间。
最后的决定是散伙。
非标和标债二级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两者需要的资源禀赋是不同的。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非标经验,在标债二级面前,作用不大。转型也用不了这么多人。
既然不再适合,不如各奔前程。
兄弟们陆续去其它还愿意做非标的大机构,换个平台发光发热。我就留守,转型做标品。
如果非标业务时来运转,我就离开,去和兄弟们汇合。如果标债二级业务杀出来血路,我就再把兄弟们叫回来。
从目前的市场趋势看,我没有食言,正在陆续履行承诺。
这是我和兄弟们的故事。所以当你问我,有没有标品岗位推荐时,没有。
即便是已经叫回来的兄弟,也做了一个深蹲的动作。过往的非标经验,在交易策略为主的标债二级投资上作用不大。过往非标履历所代表的劳动力溢价,在标债投资上很难体现出来。
虽然未来已来,但同样需要放平心态,虚心学习,深蹲下来,从头来过。好在,没有给回来的兄弟降薪,还涨了点。大老板是仗义的。
与焦心于业务转型和职业发展的金融同业兄弟们共勉。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聊聊业务转型和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