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当前共克时艰,很多话不便说也不该说。郑三猪给我出了个主意:
三公子,有些很不错的文章,因为字数动辄上万,专业术语又多,虽然很有学习的价值,但读起来过于枯燥。你何不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化、梳理、总结并结合自身体会进行评价,再分享给读者呢?
好像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呀!安排!
(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红利冠绝全球
最近10年,PE市场上有过三波行业红利,分别是:国企改制、一二级溢价和移动互联网。其中,移动互联网基于人口红利、消费红利和技术红利,走上世界舞台,投资回报水平冠绝全球:
过去10年,中国创投行业可统计到的全行业所有项目的平均回报率是3倍,而美国同期只有2倍。10亿人用智能机,催生了无与伦比的市场。
(二)私募股权投资增量资金靠政府
国外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个稳定的存量市场,旧资金退出项目后又会返投进新项目,不断地良性自循环。LP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养老金、市场化母基金、家族信托、主权财富基金、银行保险等。因为资金来源分散,所以各自的诉求也是多元的。
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个依赖增量资金的市场,70%的增量资金来自于政府系,如央地各级政府的引导基金、城投公司、国有企业等。这里面有一个矛盾,即政府系的资金是不能亏损的,而私募股权投资是个充满风险的市场。
(三)行业固有缺点和机会
私募股权投资是个以时间换空间的行业,投资周期一定要长。国外的资金普遍是长期限的。但是国内政府系的资金相对比较短。LP想赚快钱,GP的投资风格就会受影响,不得不去追热门风口,以便于快进快出。
任何金融机构都是头部通吃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还不是。中美两国的市场规模相当,但是在全球PE基金规模百大榜里,美国占62家,中国仅占12家。这说明中国的PE基金,还非常分散。分散就意味着,LP说了算,GP每次募资都要去求LP,而不是去挑选LP。在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GP就会向LP妥协,并且每期产品募资,都会非常疲劳,很难找到长期合作的LP。
欧美和中国,企业发展处于的阶段不同。所以欧美的市场主要为成熟的并购业务,投资回报很稳定。而国内偏中前期的投资占到了75%,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中国市场的成熟并购业务不多,除了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外,并购杠杆的融资成本过高,也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融资成本太高,会压缩股权投资的收益。但是,中国未来的并购市场前景非常好,原因主要包括:
行业比较分散,整合起来才有规模优势;很多二代不愿意接班,有卖掉企业的诉求。
偏中前期的投资比较多,就会造成估值泡沫,进行出现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也就是说,企业上市,PE机构就会赔钱。作为风口的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些行业,已经非常贵了。这种一二级倒挂的现象,非常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平台型公司,最疯狂的时候,估值方法有P/GMV和P/DAU两种。
P/GMV方法,指拟投企业还没有盈利,甚至亏损,但是有交易流水。比如交易流水1个亿,那么企业估值就给到2个亿。这属于拍脑门的方法。
P/DAU方法就更夸张,即对每个活跃用户进行估值。比如,一个活跃用户估值100美元,这意味着该活跃用户要在未来给该平台贡献超过700元人民币的利润。
很多LP喜欢在中后期进入企业。因为中前期的市场风险很高,而当企业发展进行中后期时,企业已经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收入变得稳定,LP进入后,用不了几年,就可以通过IPO上市来退出。这往往意味着,希望赚稳定钱的LP,成为前面几轮投资人所持份额的接盘侠。
从中美两国独角兽的成长周期(从零到10亿美元估值)看,美国平均7年,而中国是4年。即便4年也是多了,中国大概有46%的独角兽是在2年内被催熟的。这样的独角兽,从一开始,退出模式就是找接盘侠。
(四)未来的业务方向
未来PE机构有两大发展思路,要么做规模,要么做垂直。
做规模的思路是多策略,既做PE,也做地产基金。既做一级,也做二级
这样,不管市场怎么变化,总是有一个板块可以挣到钱。即有了规模,抗周期风险的能力才会更强。KKR和黑石,都是如此。
第二类是做垂直,基金规模都不大,普遍5亿-20亿的规模,但是回报很好,Carry也很高,会很舒服
这种基金规模做不大,主要原因是:垂直领域的市场规模太小,只能走小而精路线。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两点:
第一点是行业现状。
即行业存在离散、过热、久期短、隐含刚性兑付的特点
GP为了适用这一特点,就会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速成和包装的成分很高,但丑媳妇上市就会见公婆,经不起二级市场的检验。
第二点是行业未来。
即在融资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撬杠杆去并购成熟的企业,获取稳定的股息。再与地方政府相结合,对整个行业整合、升级并重新定义,获取行业定价权和规模优势的超额回报
不罗嗦,就这些,简明扼要,阅读愉快!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深度好文】政府特色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