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炸天团
来源:地产大爆炸(ID:dichandabaozha)
上海之大,居不易。
4月6日,中庚集团被曝出以保留上海社保的方式,迁移员工支援(撤回)福州老家,引发来员工大面积流失。
自2017年逐梦上海滩起,经过多年奋斗,中庚的困局,一步步从发展困境走到了变相裁员,令人唏嘘。
隔日,中庚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声明,批驳上述是:
小道消息。
不过,中庚并未指明具体何事,只是表示已向微信平台举报。
事实上,从2000年房企争相把总部搬迁至上海,梦圆于此的有,梦断于此的也不在少数。
中庚,则代表了系列在上海滩处境两难的房企。
高速开慢车
中庚规模逐步缩减,是从2018年调控开始。
近两年,其销售额从2018年的231.1亿元,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143.7亿元,行业排名也从第94位下滑至第146位。
虽说高周转早已不是流行的发展模式,但是中庚之困,却实实在在因为慢周转导致的危机,这与其重点发展产业勾地模式高度相关。
2009年,中庚与北京首农合作开发占地面积千余亩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大获成功,因此尝到了甜头,此后其坚持类似模式,与首开等多家国企的合作,并收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国企合作王。
不过,受制于中庚的地产项目区域集中度较高,产业勾地方式拿地项目周期长、且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规模,中庚的短期债务偿付压力连年不减。
套用旧改之王老板郭英成的那句话形容中庚再合适不过:
投进去以后全都是债。
因为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庚在地产开发上的力度逐渐减弱,竣工面积持续下降。
在地产行业高速周转的周期里,中庚却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开起来慢车。
按医嘱服药,还是ICU?
当中庚传出返回福州的消息时,业内也在关注中庚纾困的办法。
毕竟,财务状况不良,在三道红线的天花板下,除了自己调整,别无出路,再甩开膀子不管不顾往前走,可能就是协信的现状了。
3月9日,协信被曝出18协信01私募债到期,且未能与部分投资者达成展期协议,逾期需偿金额超过60亿元。
曾经,与龙湖、金科、东原、华宇等渝派房企比肩的协信远创,曾经在百强房企中位列48位,又因为过早去地产化意图拓宽业务版图,公司的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2016年,协信将总部迁至上海,想在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可现实不如人所愿,因为项目储备中办公、商业占比高,住宅类产品占比较低,导致去化周期长,协信的资产负债率始终高居不下。
近两年来,协信地产又是卖股权、又是卖项目,不断传递出流动性紧张的信号,也导致其主要股东CDL和绿地早早萌生退意。
曾经的明星企业,就因为过早的、盲目的 “去房地产化”,因为不利的市场环境,彻底陷入泥淖。
财务不良,还要纵情向前,协信的症状,在很多房企身上都有体现,有的体现为亚健康,有的距离ICU就一步之遥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房企选择搬迁至上海,想在此 “看病”的原因。
不过,对于这些财务状况不佳,管理问题克服不良的房企来说,需要的就是遵照医嘱,并且积极配合治疗,而不是吃仙丹。
卷土重来未可知
面对上市失败,奥山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两次在赴港IPO未果,奥山并未重新递交招股书。
很显然,奥山讲述的冰雪故事未能吸引资本市场,毕竟这项业务收入占比仅有0.1%,在疫情期间也是无法盈利。
此外,奥山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奥山净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316.5%、568.9%和283.1%,位于行业高位水平,流动比率分别为1.0,1.6,1.3,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这些数据,无疑是其被港交所拒之于门外的最主要原因。
两次IPO失败,2021年春节过后,奥山的品牌部等部门,已悄然回归大本营武汉。
而因上市而来的董事局副主席、联席总裁周凤学,也因为不想离开上海,最终选择从奥山离开。
就像来时一样,奥山回到根据地,也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如何在下一次上市前,做好资源整合及组织优化,是目前奥山正在着手的。
事实上,奥山撤退是明智之举,其土储,有超过八成位于湖北。
把重心放回原来的大本营后,据悉,奥山接下来可能会缩减产业覆盖范围,教育板块的拆分就是一个例子。
毕竟,热衷于多领域开拓的奥山,业务版图已经涉及地产、商业、酒店、冰雪、教育、影视、旅游、金融等多个领域,而距离开花结果那天却为时尚早矣!
想明白再来上海
即使不为上市,很多房企将总部迁至上海,还是有点操之过急。
比如蓝光,现在也在考虑将部分人员调任成都,仍旧以成都总部为重心。
中庚也是如此,在2006年至2020年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中庚置业共拿下29宗地块,其中福州18宗,长三角6宗。
这显然更容易加深舆论的预判:
中庚会离开上海。
其实无论是前进还是撤退,都是一种经营策略。
错误的是犹豫,是拖沓,是什么都不做,是什么都无法舍弃,最终救无可救。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地产大爆炸”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败走上海的房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