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随着15号文的逐渐开始产生影响,债务较高的城投愈发开始感受到压力;预期中的降息也并没有落地,宏观政策能够带给城投的机会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上半年的财政支出速度较慢,今年剩余的专项债券额度却非常之大,剩余发行额度仍超过2万亿,且预期将在今年末基本发行完毕;明年的专项债券也会考虑到已落地项目的需求,保持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水平之上。
由此,市场就有了一种新的预期:下半年加速发行的专项债券,会不会成为城投的救命稻草呢?
场景似曾相识,制度已然完善
在2020年时,由于宏观政策的要求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专项债券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行,并快速下达地方要求加快支出进度、形成实务工作量。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债券资金另作它用的情况比较突出,不仅有许多地方财政将资金作为流动资金挪腾,也有许多资金相对紧张的城投将债券资金用于偿债或其他用途。
有了去年的前车之鉴,以及下半年城投面临的偿债压力,市场自然有所联想,认为去年的场景会再次上演。但是,财政部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对专项债券政策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尤其在资金管理上提出了“穿透式监管”的要求;并将专项债券的申报门槛大幅提高,避免资金出现沉淀。
因此,在制度逐渐完善后,去年那样大规模的专项债券资金挪用现象已经彻底成为往事,不会再次重演。
仍属预算资金,城投承接有限
地方专项债券的本质仍然是地方财政的预算内资金,因此从专项债券的实施要求来看,大部分的专项债券仍然是通过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进行支出;虽然也有一部分地方政府委托城投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但这部分仍属少数,并非是普遍现象。
因此,虽然专项债券能够给部分城投平台带来资金流入,但实际流入的规模比较有限,且并非是每个地区都有所改善;专项债券的本质仍然是支撑地方项目建设、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城投能够享受到的部分,终究有限。
并且,在预算管理日趋严格之后,地方财政通过预算内的资金挪腾、用于支付城投的应收账款的可能性也大幅缩小;在财政“紧平衡”的大势下,城投能够获得的财政资金支持,非常有限。
债券政策转向,强调实际支出
在专项债券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明显看到,去年与今年的专项债券项目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去年对项目的审核要求相对较松,项目打捆、片区类项目比较多,但这类项目的推进情况并不好,投资效率不高、资金沉淀情况相对严重。
因此,今年各地财政总体倾向支持前期工作扎实、具备开工条件的中小项目,强调债券资金应当实际支出、形成相应的工作量,并体现财政资金的应有作用。这也使得城投作为实施主体的专项债项目基本都已经具备开工条件,也将承担相应的支付义务。这也就使得专项债券对城投来说更像是一笔“过路资金”,而非可灵活使用的真金白银。
总体改善有限,帮助维持运转
因此,专项债券对地方城投的改善作用总体非常有限;尽管债券资金拨付使得城投的现金流入有所增加,对于帮助维持正常运转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债券资金终究有其定向用途,对城投的债务压力并没有改善作用,城投要面对的问题,依然还在。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专项债,城投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