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湖论坛
2022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是俄乌战争爆发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复苏受到冲击。二是国内疫情在多个省市散布式反弹,实体经济运行受到一定影响,稳增长压力加大。三是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先后发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融资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2022】3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2022】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征求意见稿)》等多项规章制度,融资租赁行业监管进一步趋严。四是中央维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强度管控,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化解。在这一背景下,融资租赁公司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又有哪些新的机会值得把握?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中国融资租赁行业著名专家沙泉老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4. 孙雨潇:当前租赁行业普遍存在业务模式单一、过度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而言,谋求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请问融资租赁公司需要具备哪些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融资租赁公司该如何进行转型?
所谓“业务模式单一”主要体现在“类信贷”业务方面,因为此类客户多是受出资人青睐的承租人。出资人想放款,又怕违规放贷,融资租赁公司才有机会交易。真正的优质企业早被银行信贷做满了规模。因客户稀缺,租赁公司只能在“红海”里血拼。在交易中租赁公司只起中介作用,缺乏创新,因此才会出现“热门领域过度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随着监管趋严,出资人的断供,同质化业务大幅萎缩,租赁公司被迫转型。但如何转型,都离不开回租思维,实际上很难转过来。但市场已经萎缩,“不转等死,转是找死”。要想“活”,必须要跳出这个怪圈。
融资租赁公司是否具备竞争力,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公司是否有“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或自有资源和别的公司比相同地方太多的企业,也很难参与红海竞争。
第二,租赁公司所能掌控的承租人这个“客户群”,是否能让真正给租赁项目出资的金主看上。租赁公司是中介机构,金主们关注的不是租赁公司的实力,而是承租企业的实力。没有他们青睐的客户,他们是不会给租赁公司提供资金,没资金就没业务。
第三,关注股东资源。股东实力强大,知名度高,且愿意给租赁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或信用担保,还可以使用股东客户资源。这样的租赁公司业务开展的相对轻松。
真正要转型,最重要的是融资租赁公司的专业技能是否能适应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如何能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结合租赁物所在产业的特性,开创出“高收益,低风险”的租赁资产,然后找一些了解融资租赁产业特性,并愿意出资的企业竞标购买或转租租赁资产。
融资租赁企业转型最难的一点是在观念上转型。要把“以钱生钱”的经营思想真正的转为“靠承租人经营租赁物生钱”的观念。“以钱生钱”的做法正是监管部门强监管的打压重点。观念不改,租赁公司不会有太好的未来。
还要说一点,时代变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变了,融资租赁回归本源的“本”也变了。我们可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监管和融资租赁业本身,可掐死融资租赁业的不一定是金融监管部门,而是与租赁公司看似毫无关系的经济环境、法治环境和新兴产业。
过去企业找我们都是让我们讲融资租赁为何物,如何干,怎样干。实际上我们讲的内容,多数企业基本上没用上。他们在实践中把精力都用在“短平快”、“挣快钱”、“打擦边球”上,对其他一切都不屑一顾。浮躁改变了融资租赁的本来面目,也引来了强监管。
现在再让我们讲融资租赁该如何转型,因为一切都变了,再也没有专一样本可学。融资租赁经营好的企业变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单一,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多,要想抄袭和模仿几乎不可能。企业只能挖掘自身潜力,开发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
这里介绍几个有特点租赁企业的做法供参考:
一是,没有承租人,创造承租人也要上租赁的模式。他们运作的融资租赁,租赁在产业链上的交易只是一个过程,没有把租赁当主业,可一切又围着租赁转。典型案例都是他们自己设立承租企业,租赁公司把设备租给承租人,然后通过资产管理,全产业链统管、通吃。例如,运输车队的车辆租赁、盾构机服务的盾构机租赁等。
二是靠背景资源的租赁。例如,产业园的租赁,通过上级资源,把园内优质企业都发展成自己的承租人;厂商租赁,主要为股东产品实行信用销售的租赁。
三是靠科技,靠网络。某家租赁公司与征信公司合作,专做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人消费租赁。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群,客户支付租金能力,分析可持续发展方向。他们的租赁标的还是物,但服务对象全变了,不再限于企业。
不难看出,打死融资租赁的是网络大数据,是征信机制,是拓展的融资手段,而不是靠“通过出租人控制物权,降低对承租人信用”的“租赁本源”。
5. 孙雨潇:2022年,中央出台多个文件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也是融资租赁公司转型和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问题,风险难以控制。这也导致许多尝试拓展中小微企业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最终铩羽而归。请问沙泉老师您认为融资租赁公司该如何开展中小微企业业务?
沙泉:
“中小微企业”产业门类繁多。融资租赁最讲究是服务于适合开办融资租赁产业的企业。服务这些企业要具有开办融资租赁的适用性。不是全产业都适合用租赁服务。例如,租赁物件必须要能生产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借鸡下蛋);租赁物件生产的产品有市场(卖蛋买鸡);产品的收入完全能覆盖应付租金;承租人诚信真实;出租人特别熟悉这个产业(专业化经营);租赁债权和物权有退出机制等。
有关融资租赁进入产业的选择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的条件,以厂商租赁为例,融资租赁信用销售的方式之一,只要利用股东设备资源,寻找设备用户,提供信用销售就可以做了。
集团企业内部租赁。租赁公司做自己集团公司的生意。虽然可能会有关联交易的问题,但发展到中小微企业项目时,已经是和它的孙子、重孙子甚至是产业链合作公司的企业了。
所列这些其实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就是“资源”。我们现在看到比较成功的企业都是有背景资源的。没有资源的租赁公司无法经营,有资源的企业母公司不给租赁公司用,也无法有效经营。有资源,又给租赁公司用,租赁公司却不会用,不能用,同样做不起来。
中小微企业租赁做起来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租赁公司对承租人所在产业不熟悉,认为他们的操作套路太多,利益链太长且不愿意让租赁公司介入分羹,怕在交易中被坑、被骗。租赁公司的资源通常都涉及不到他们。
国家正在进行产业转型,下列中小微企业都不能触碰:低端产业过度饱和,处于淘汰阶段的产业不能碰;租赁公司不熟悉的产业不能碰;高精尖新企业产品技术更新快,前景发展不明,不适合物件退出的企业也不能碰。租赁公司只能选适合开办融资租赁的产业,能利用自己的资源或整合社会资源的中小微企业才能介入其中。
还有一类中小微企业,属于国家鼓励的企业,并给予了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例如,给这类企业融资:提取“坏账准备金”比例。最高可达100%。
国家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必须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国家若只给政策不给钱,租赁公司仍然难以操作。中国在国际上的给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出口信贷时,通常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提供国家的政策性保险。当用款国无力偿还时,要么国家直接给减免,要么通过信用保险公司保险理赔。实际上是项目出问题时由国家买单。
中信保曾经探索过给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政策性信用保险。若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中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信用保险,租赁公司做这样的项目是没有问题的。国家若没有这个支持力度,融资租赁靠自己的实力是无法从事这个领域的服务。例如,国家对芯片制造企业不计损失地投资,不如通过在这个领域专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做中介审查和服务管理。租赁公司应该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得到国家信用保险的政策。
6. 孙雨潇:除了前面几个方面,沙泉老师您认为现在融资租赁公司还面临哪些挑战?又具有哪些机遇?
沙泉:
融资租赁公司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生存问题。现在是治理整顿期,要清醒地看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位置。大浪淘沙期,自己是要被淘汰的企业,还是有可能被淘汰的企业,或是整顿后生存更好的企业。不同企业受到的挑战是不同的。能经得起监管部门强监管的挑战才能谈机遇。
最大的挑战就是市场挑战,它有可能决定融资租赁业的生死。当前疫情和乌俄战争不仅对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力极大。世界格局变了,市场挑战和机遇也会随之变化。
特别是美国全方位打压中国经济,原来融资租赁“走出去”的机会少了,一些一带一路项目被破坏了。更多出路还要在国内“统一市场”的内循环里寻找机遇。
按照现在的形势,美国都在武器援助方面对乌克兰搞“租借法案”,不说中俄版的“租借法案”,中国的“军民融合租赁”应该正合时宜。可是在美国制裁的大棒打压下,许多产业都不敢触及或正面宣传自己。
租赁企业都想开拓新的领域,但高污染、产能过度饱和、即将淘汰的产业也不建议接触。有些产业领域是我们曾做多、做烂的产业。例如,飞机租赁、船舶租赁。虽然前景光明,但现在麻烦不断。医疗设备租赁因为政策限制,不建议考虑。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里的设备融资,是值得业界开发的蓝色海洋。虽然我们的大国重工、重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基础工业依然落后。扶持有技术专业特长的中小微企业,是一个值得融资租赁公司尝试的领域。例如,光刻机涉及5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有极高的精度和纯度要求,生产这些零件的企业也成千上万。租赁公司仅扶持这些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佼佼者,就会有广阔的设备租赁市场。国家为发展这个领域不惜大笔投资、冒风险、不怕失败,租赁公司何不在芯片领域开发低风险或无风险租赁呢?
我国的基础工业提高了,才能在高科技领域不受外人制约。租赁业服务这类企业,才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租赁公司在结构设计中,可以把这些政策好处融合在租赁资产结构设计中,以降低租赁风险。融资租赁公司要进入新兴市场,仅靠企业单打独奏是不行的,还是需要专家学者,行业组织,多次举办产业、企业见面会和交流会。会上要相互告知我是谁,我能为你做什么,你需要什么,我怎样才能为你服务。除此以外,还要有媒体做广泛的宣传和铺垫,还要找到有“敢吃螃蟹”的第一人和能帮助企业合作成功的“月老(整合资源能力的人)”。
总而言之,融资租赁公司不能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不能再就租赁论租赁了。而是结合自有资源、社会资源,结合产业上下游服务,科学地排列组合各种资源。租赁结构设计时,把租赁的风险降到最低,把收益提到最高,让每个合作者都能共赢。大家不是多劳多得的分配,也不是谁出钱谁多得的分配方式。而是谁承担风险大,谁获利多的服务理念。融资租赁做好了,实质上就是优秀的资本运作。只要从事新增固定资产的租赁,相信国家会支持,监管会通融,企业会得益,产业会升级,社会会进步。
结语:
经过这次强监管,对融资租赁的前景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融资租赁的金融不再有“国家主权信用和发钞银行担保”的光环,替代的是更严格监管,大范围淘汰不合规的企业。
第二,融资租赁的神话已经破碎,把融资租赁牌照当商品买卖的时代已经过去。
第三,融资租赁业“万能”、“模糊”的时代已经过去,融资租赁的统计数据逐渐准确可靠有依据。空壳公司将被清空,不务正业的企业、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变相吸收个人存款的企业将被惩治。
第四,考虑到租赁资产存量存在巨额债券债务连环影响的因素,为保金融稳定,经营不善的融资租赁企业不会一下消亡,但死缓是可能的。因为业界形象受损,经营难度增大,企业重组机会少,破产可能性增大。
第五,融资租赁业想说转型不容易,回归本源更加难。类信贷的回租还会继续成为业界主流业务。对于没有人才和资源的企业,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尽早谋求转型。
第六,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创新不会停止,租赁+资源+科技的组合,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七,融资租赁业务同质化会向个性化转变。租赁模式会随企业的人才和资源的不同而不同。
第八,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将中国变成“制造业强国”的制造业,这才是真正的回归融资租赁本源。
第九,本人曾预测融资租赁是小众产业,万家企业经过整顿能剩下2000家左右。现在看,就算大家都做直租业务,能保留200家就算不错了。但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存在,融资租赁业绝不会因此消失。
第十,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未来行业对服务制造业的渗透率。厂商租赁应成为融资租赁的主力军。厂商用融资租赁投资生产设备,用融资租赁销售自己的设备产品将成为融资租赁资产的主流。最后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希望战争赶快结束、希望融资租赁业不要再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希望大变局给租赁行业带来新机。融资租赁发展41年,依然没离开那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老话。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