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特约研究员
来源:浙大融资租赁研究中心(ID:zju-rzzl)
新能源商用车,是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的是电力、氢能源、混合动力等新的驱动能源,有别于燃油驱动,因此人们常将之称为新能源商用汽车。2020年我国汽车总保有量为2.81亿辆,商用车为0.31亿辆,占比11%,年消耗柴油占比约54%。据统计,货车污染物排放较大,氮氧化合物排放占比为83.5%,PM颗粒物排放占比超90%。由此可见,商用车的绿色低碳势在必行,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将是交通运输行业重要的碳减排措施。
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对于满足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内的资金需求有较大的优势,其方案相对灵活,市场的敏感度较高,并且已经有成功的先例。但也存在和一些困难或者说困惑,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新能源商用车融资租赁模式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一)新能源商用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从顶层方案设计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出台了全方位多项政策激励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等。国家制定如此详尽的政策方针,给予新能源汽车大力的支持与关注,归根结底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关乎国家战略方针,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首先,推动碳中和达成。“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节选。我国现阶段大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其次,减少石油依赖度。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汽车年消耗石油近3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71%;随着中美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两极,中美关系也在竞争中出现明显的对抗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长,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扭转我国在能源竞争格局中的不利地位,这就需要提升以电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在我国国民日常使用中的占比。所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将电能发展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重要举措。
第三,促进中国制造业延伸。新能源汽车拥有庞大的工业产业链支撑。产业链上游的锂矿、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产业链中游的锂电池、电机、电控、电路系统、车身轻量化等;产业链下游的乘用车、商务车、充电桩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拥有千亿级以上的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能撬动动投资总额10倍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这将倒逼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给予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方向和市场活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行动纲领不谋而合,是国家战略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举措。
(二)物联网快速发展推动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随着5G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世界正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的主要场景之一就是智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物联网的重要载体,汽车的智能互联网除新能源汽车外,还包含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的充电桩、充电站等服务运营设施,未来将通过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打通信息孤岛,塑造新的生活及物流运输方式,成为全新的亿万级消费场景。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将会通过大数据技术,将车辆的行驶安全、油耗、车辆实时监控和调度、实时路况,还有充电桩/站定位、空闲状态等实时信息对驾驶人员进行形象具体的展示,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新一代的移动终端,真正实现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技术通过捕捉国家城市规模、交通情况、人口流动等重要数据信息,将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争夺未来话语权和掌握国家命脉的重要竞技场。
(三)技术壁垒及政策影响
汽车行业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中,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我国在该领域远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电机发展领域处于同一水平。在政策及研发力度的加持下,我国有能力在新的赛道成为行业翘楚,改变中国在汽车行业格局中的不利地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提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4月23日,国家正式出台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出了包括延长补贴期限、设置补贴上限、鼓励换电模式等等利好政策。与此同时,为响应国家号召,多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购车补贴、放开新能源限购指标、加速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从原先主要依靠财政补贴逐渐转向全方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退坡幅度趋向平缓,减缓生产企业压力,避免透支需求,给生产企业加快技术储备,打造品牌竞争力留出时间,促进新能源汽车供给侧结构调整,逐步摆脱政策依赖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力。
1.2020年6月2日,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新一重”将换电站明确纳入新基建建设范畴。
2.2020年6月,国家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要求:大宗物品运输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比例不低于80%。
3.2020年7月23日,工信部辛国斌表示:将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研发换电模式车型,并表态鼓励企业探索车电分离各环节的打通。
4.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表示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
二、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融资租赁业务情况
(一)新能源商用车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金融业务方案。现在市场上对于新能源商用车作为租赁物的业务模式在公交系统和城市物流系统运用较多,形成了一些真实的案例。
(二)真实案例例
1.平台化操作模式
这一模式采用了直租,由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向经销商采购车辆,车型全部为同一车型,车辆完成登记上牌后,统一交付至承租人日常运营,同时委托平台运营商作为资产管理人,负责对车辆的日常运营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车电分离模式在行业中实践较早,即车身和电池产权分离,客户在买车时不再必须购买动力电池,可由第三方提供电池相关租赁服务。其优点在于降低购车首付款;解决现阶段充电难慢、电池寿命衰减的痛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保。
现实困难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商用车自身固有的问题,二是融资租赁介入后衍生的风险。新能源商用车本身的原因可能在于使用成本高、技术保障和运营效率不确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我们重点分析由此产生的新能源商用车融资租赁发展的困境。
(一)新能源商用车使用场景有限、客户群体有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物流配送等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国务院已经给出了具体发展方向。但从市场的角度而言,现阶段新能源商用车主要使用场景还在城市物流和封闭区域,例如矿区、场区、港口等。
客户群体相对传统燃油商用车也有很大区别,传统燃油商用车的客户群体以C端客户为主,而新能源商用车客户群体可以分终端客户、企事业单位和公共交通用户三类,新能源商用车客户群体变为有组织化的,对这个产品及这个市场有了自己的看法,逐渐进入平台化以及联盟化的采购,以大客户为主。因此,传统商用车的产品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客户群体。
(二)租赁物稳定性差、残值不确定
选择一个领域开展融资租赁时,我们除了关注客户群体外,更要考虑租赁物本身通用性高不高、流动性好不好,这关系到后续租赁物的处置和回收。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需解决车辆的日常维护、动力电池维修保养、充电站的不间断作业等问题。而作为长期运行的商用车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存在着逐年折旧损耗的问题。因此除了在期初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租赁期内的稳定运行也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
近几年内,新能源商用车不存在二手车市场,准确的说是不存在二手车估值市场。新能源商用车的残值缺乏数据做验证,对车辆残值的评估未成体系,同时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更新非常快,国家政策也在往高密度容量、高里程的电池技术方面做引导,整个开发平台的不稳定导致新能源商用车残值评估的困难。
(三)厂家合作兜底意愿弱,风控措施难落实
在租赁物保值性不确定的前提下,作为融资租赁公司从控制风险角度出发,转而寻求厂家进行回购或兜底,厂家承诺在客户购车后的一定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对车辆进行回购,锁定残值。但目前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生产车辆的,以有实力的大厂为主,厂家基于他在市场的强势地位,提供回购的可能性不大。退而求其次,要求经销商承担担保责任,但受限于经销商本身实力本身及现在去担保化的大环境影响,这一风控措施也较难争取。
四、新能源商用车融资租赁应对策略
(一)重视车辆的选择
融资租赁公司期初需与有实力的大厂进行沟通协作,了解厂家后续对新能源商用车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摸清市场行情与产品受众,同时要明确新能源商用车最新的技术标准及后续研发方向,加深对产品本身的了解与研究,确保融资租赁公司选择的租赁物是相对保值、相对流通性大的。
同时要加深对电池行业的了解,电池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达一半以上,也是车辆正常运营的保障。考虑到新能源商用车属于生产工具,实际是高频使用的,电池建议选用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有利于电池的梯次利用。
(二)重视合作方的选择
“车电分离”模式目前市场推广度和接受度较高,融资租赁公司需找到合作的电池出租方,电池出租方承担着更大的售后服务及保障服务。而由于目前市场上换电标准操作性不强、企业之间联合困难等原因致使换电模式仍然未能实现全面标准化。后续寻找的合作方应是在行业内领先、技术实力强、宏观战略远的专业技术公司,例如宁德时代。这样,后续随着换电标准的统一,合作优势及市场潜力将不断激发。
(三)重视承租人的选择
最终还款来源依然是承租人,承租人的好坏、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决定了新能源商用车融资租赁是否能走得更加长远。对于承租人的考察,我们应该去了解他的过往背景,他有没有干过这个行业?为什么会选择新能源商用车?买车后的预计的收入?车子运行后的成本?货源是否稳定?有时候可能承租人自己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认知,只不过是头脑发热或者由于有补贴或者经销商的推荐而选择了新能源商用车,但作为专业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当给予承租人一个清晰的预期和判断,让他明白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也让融资租赁公司对他的还款能力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评估。
(四)重视不同场景下的客户特点与金融需求
就目前市场来说,市场上能为新能源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方案的机构较少,新能源商用车金融仍为一片蓝海。新能源商用车客户的典型场景为短距离、高频次和长待时,对其金融需求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金融方案。
第一:城市物流场景。城市物流场景客户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客户,其中自然人客户主要为散户挂靠平台或散户运营,货源不稳定,但车型通用性强,客户找活相对容易。自然人客户与法人平台类客户的主要要求打包贷、低首付和低月供的产品。法人客户中分为自持类客户和平台客户,自持客户多为快递物流企业,缺少配套设施融资渠道,平台类客户多为车辆租赁或带货销售。法人客户更关注车辆的综合融资成本,需求充(换)电站等配套设施的融资方案。
第二:城建、矿山、港口场景。此类场景以法人客户为主,极少有自然人客户,该类场景下客户采购新能源商用车通常由于环保政策升级、行业等政策驱动,其对金融的需求主要为长期限、低首付和低保证金,同时还需提供充(换)电站的第三方服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以及财务成本。
第三:市政环卫、机场场景。市政环卫、经常场景客户多为国企或国企背景的法人客户,金融需求较低。
2021年,新能源商用车应该是实现一个全市场化的全面的推进的过程。随着补贴的下降,新能源商用车的实际购买的出资比例会上升,车价会更回归它的真实,这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讲,是个非常好的征兆。
厂家端对于推广新能源商用车有一定指标,而客户端对于资金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融资租赁公司作为中间的桥梁,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让行业正向积极地发展,值得我们共同探索。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