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转眼2020已经过半,和预期的一样,受疫情、两会延迟等多方面的影响,上半年实际的基建投资增量并不多。这一点同样反应在了资本市场之上,基建板块仍然处于低位。
那么在下半年中,基建投资能有多少增量,是否会带给我们一些惊喜呢?
今年1-6月,全国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78万亿;随着资金的到位,这些债券对应的项目也逐渐进入到招标、施工阶段,预计在8月开始为新增基建投资带来具体的增量。
剩余的1万亿专项债额度,也会由财政部在今年三季度末前催促、尽快发行投入使用。考虑到今年要求专项债具有实物工作量,因此大部分投资仍然是进入到具体项目中;在允许专项债作资本金、允许配套融资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专项债推动的基建投资增量应当在2.5万亿左右。
此外,如果“疫情经济”还将持续,或者这个秋冬期间全球疫情再次爆发;那么财政部将在今年四季度提前下达2021年的专项债额度,再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来对冲外部环境产生的经济压力。虽然今年政府并未宣布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但“稳经济”的目标是不会改变、也无法改变的;这也为四季度的基建投资体量带来新的可能。
特别国债发行,补短板力度明显
财政部已经开始发行特别国债,这1万亿的资金投向也开始披露。其中将有5000-6000亿的资金投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今年下半年全部投入使用。
这部分特别国债等投向,虽然和专项债颇为类似,但更强调政策性,对项目收益的要求相对更低,额度分配也更倾向于需求大但财政能力较差的区县级政府。因此,特别国债的资金将与专项债资金互补,进一步托底公共服务和地方投资的刚需。
融资畅通,市场化投资蓄势
在上半年的宽松中,城投债发行规模为2.13万亿,净融资规模约1万亿,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并且随着资金的畅通,除城投债之外的各项融资渠道也正在敞开,让平台进行市场化投资基建项目带来新的可能。考虑到今年土地市场的回暖,各地平台将持续投资土地开发和配套基建,这也将反映到基建投资上。
另一方面,各大建筑业央企在经历了两年的“降杠杆”后,资产负债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在今年上半年的融资潮中,这些央企也成为了资金追逐的对象,如今大量资金在握,有了新一轮投资的潜力。受疫情影响,各大央企的海外业务不得不告一段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在融资畅通的情况下,央企带资建设的模式很快将卷土重来,成为基建投资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建市场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央企和城投的基建投资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基建REITs等多种模式进行再融资;使基建投资将成为可持续投资的行业。
开发性金融回归,引导基建投资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国家信用为依托,以市场运作为基本模式,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原则,来实现政府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政府调控、引导社会融资投向的重要工具。
随着政策调控的持续,政策性银行在上半年的发力程度明显提高,为大量基建项目提供了项目资金。在6月发改委公布的《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发行指引(征求意见稿)》中,还额外提出了支持“债贷组合”模式,通过允许地方平台发行公司债,配合政策性银行贷款完成棚改项目。其中,发债部分的资金主要投向棚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有一定现金流收益的经营性设施,政策性银行贷款则聚焦拆迁安置等内容。
在此模式下,通常由国开行担任综合融资协调人,国开证券任主承销商,通过专项公司债券+政策性贷款的模式为项目提供资金。国开也通过加强资金专户管理,可以提高债务偿还保障。资金使用管理方面,项目贷款、债券资金和基金资金分别纳入资金监管账户封闭管理,由国开行全程动态监控;资金偿还管理方面,设立偿债专户,归集偿债资金,由国开行统筹安排还款计划。
这意味着开发性金融在下半年将发挥更大的能量,在“降准降息”预期落地后,引导成本逐渐降低的市场资金投向政府支持的领域与基建类资产。
因此,在2020年的下半场,久违的基建板块即将正式启动,开始发力。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2020下半年,基建投资会发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