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云峰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工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触及灵魂,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回归到了“人”身上。
浪潮之巅,舍我其谁。
2021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示了“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单位和奖项,工商银行的智慧银行开放生态建设工程(ECOS)项目获得唯一的最高奖项“特等奖”。
金融科技发展奖的前身,是1992年央行设立的银行科技发展奖,从2020年度开始更名为金融科技发展奖,首次将评奖范围扩大至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
此次ECOS获得的是央行首次扩大到全部金融机构的特等奖,工行作为中国金融科技引领者的地位再一次得到彰显。在此前的银行科技发展奖评选中,工行的获奖级别和数量始终保持同业第一。
这是工行金融科技持续领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工行强化顶层设计,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以建设数字工行为目标,全面布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率先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1年,从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到生态布局,工行承前启后,引领银行数字基因变革,迈向“科技强行”新征程。
1战略规划再升级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浩浩荡荡。
从电子化到移动化,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从场景化到生态化,金融科技正在全面重塑银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大步向前。
“十四五”规划指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银行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战略规划与组织布局的升级。
2021年,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对标“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金融科技的新定位、新特征,制定新一轮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对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总体部署。
尤为令人瞩目的是,工行研究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内,将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以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化重构双轮驱动,引领具有时代标志的银行数字基因变革,打造“敏捷、智慧、生态、数字、安全”五位一体的“科技强行”。
具体而言,敏捷,指的是机制变革激发内生源动力;智慧,指的是科技技术贯穿前中后台;生态,指的是开放互联拓展无界融合;数字,指的是数据资产释放新要素活力;安全,指的是稳定可控支撑可持续发展。
从“科技强行”四个字可以看出,科技之于工行,已经有了更为宏大的意义:科技既是工行领先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是工行身上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强调,金融机构要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金融发展的主动。要强化金融创新的科技武装和数据加持,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
工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升级,恰逢其时。
2加快释放创新活力
在“科技强行”的“五位一体”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敏捷”被放在了第一位。
过去数年里,商业银行纷纷加码金融科技投入,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尤其在基础设施与科技赋能等方面不遗余力,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然而,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稳定性、安全性决定了,这些转型布局很难深入到体制机制的层面,诸如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割裂始终存在,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上相对滞后,成为制约转型深化的重要阻碍。
对此,工行有着深刻的认识,着手探索机制创新,不断提升金融创新响应效率和供给能力,激活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在《规划》的指引下,今年以来,工行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以“解决技术难题、填补市场空白”为目标,选取4个攻坚克难揭榜项目和12个敏捷响应挂帅项目试点实行揭榜挂帅;公开合理遴选项目负责人,择优成立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挂帅团队,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动能。
同时,工行积极构建科技与业务互通的科技人才职业生涯通道,培养“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加大“科技菁英”校园招聘力度,积极引入高端社会化专业科技人才,探索建立“科技培养—业务使用”的金融科技人才“蓄水池”机制,营造“全行懂、全行做”的科技创新氛围。
在组织布局层面,工行成立工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工银科技的组织架构布局,同时积极探索设立合资子公司,不断提升工银科技价值输出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工行还在推进分行金融科技机构职能向创新研发和营销支持转型。
可以看到,工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触及灵魂,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回归到了“人”身上。
3硬实力持续提升
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业的科技实力与日俱增,涵盖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等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持续跃升,也让银行业真正成为金融科技主战场。
在近期举行的“2021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工行副行长张文武在演讲中指出,工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坚持自主创新,带头打好银行业核心技术创新攻坚战,助力强链补链,有序推进信息系统创新工程,为维护金融稳定与保障国家金融安全贡献力量。
ECOS,正是工行交出的一份答卷,以智慧、开放、共享、高效、融合为特征,构建了国际领先的全分布式开放生态银行系统,也为工行快速、全面地升级基础设施铺平了道路。
2021年以来,通过夯实自主可控技术底座,工行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围绕“5G+ABCDI”,打造了一系列企业级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领跑优势的新技术平台。
从系统架构来看,新推出的工行云平台3.0,实现同业首家提供技术自主可控云服务,IaaS 基础设施云入云节点总量达到9.8万套,PaaS应用服务云容器数超过5.6万套,同业首家达到私有云四级、生态云三级安全能力要求,持续巩固在云计算领域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
在大数据方面,工行建成集团数据中台,构建总体容量超过100PB的大数据平台,形成总规模覆盖49亿实体和200亿关系的知识图谱,沉淀20,000余个通用共享指标,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灵活的数据服务,提升企业数据价值变现能力,数据驱动能力持续增强。
在人工智能方面,工行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平台同业首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开展的RPA系统与工具应用成熟度评估;业界率先建成人工智能模型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框架,模型流转交付效率提升2.5倍。
此外,工行率先建成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唯一信号源的国产智能POS终端监控体系,将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对农作物生长、大型工程类项目建设进行贷后智能监控;同时实现量子技术在重要金融加密场景中的可行性验证及试点应用突破,并作为首家机构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共同完成联邦学习技术验证工作。
通过全面推进新技术布局,深化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工行已经形成了领先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业务创新发展赋予更大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工行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39项,居国内银行业第一位。
4生态布局全面开花
无生态,不金融。
在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下,工行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依托金融科技加快输出专业化科技能力,打造金融与数字政务、数字产业、数字民生所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助力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
今年5月,工行正式发布“工银 e 钱包”开放银行品牌,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无界工行”,提供涵盖账户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理财、融资信贷以及消费缴费等5大类22种产品服务;用户无论是否拥有工行账户,均可通过工行合作伙伴的线上平台享受便捷易得的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达到3500万户。
6月,工行紧锣密鼓推出“云工行”非接触服务品牌:通过对业务云办理、急事屏对屏、沟通全天候、服务一体化、开放式智慧生态等多元服务场景的整合优化,让客户“随时随地”办理业务,打造以客户为圆心的“数字生态共同体”。
依托工行云、API等开放平台同业领先优势,工行的GBC三端联动和场景生态建设渐入佳境。从中报来看,工行重点领域建成互联网有效场景6262个,较上年增加975个;带动平台合作活跃法人客户9万多户,同比增长超400%。
其中,在API平台方面,工行实现账户服务、支付结算、普惠融资等领域,共计18大类2400余个API接口服务的输出,为超过1.5万家合作方提供服务,日均交易量突破1.3亿笔,成为银行同业中“合作伙伴最多、服务最全面”的开放平台。
在赋能数字政务方面,工商银行全方位布局,构建智慧政务新体系,打造“互联网+网点”的政务门户服务,支持“政务服务网点办”、“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新形态;向社保、工商、政法等垂直领域输出“行业+金融”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走路,居民少跑腿”,助力建设“数字政府”。
围绕医疗、教育、出行等民生热点领域,工行打造智慧医疗开放平台、社团协会云、银校通、工银无感支付等系列产品和服务,随时随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为助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工行还以“数字化”增强金融触达,以“大数据”赋能惠农信贷,以“开放化”融入乡村生态,以“智慧化”赋能产业升级,全方位打造数字乡村。
通过打造链接能力最强、产品供给最广的数字新业态,工行全面构建了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场景生态布局。
5结语
2021年,从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到生态布局,工行这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不仅深入灵魂,更是面向未来,有着强烈的风向标意义。
基于最新的战略规划,工行要成为“敏捷、智慧、生态、数字、安全”五强领先优势的“科技强行”,它不仅是“宇宙行”,也是“科技行”。而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服务——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渠道、全场景、全功能的极致金融服务。
浓缩起来,就是八个字:科技向善,金融为民。这正是宇宙行乘风破浪、不舍昼夜的初心之所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通往“更快、更高、更强”的路上,工行始终走在前面。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新金融琅琊榜”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