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云峰
发生在蚂蚁消金身上的变化,集中体现了蚂蚁集团在新时期的进化逻辑。而蚂蚁财富在投资者教育与陪伴服务方面的实践,同样一脉相承。
去年6月开业以来,5亿用户的蚂蚁消金,始终是行业焦点。
过去这一年里,在其他头部消金机构依然强势扩张之际,蚂蚁消金一方面稳步推进花呗、借呗的品牌隔离,另一方面则围绕理性借贷教育,持续加码陪伴服务。
过去十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将增长作为最重要的事,但现阶段,尤其是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同时,加大理性借贷教育,提升用户的信贷管理能力。
这件过去容易被忽略的“小事”,现在成为了行业必修课。
从2020年下半年起,围绕理性借贷和金融服务适当性,花呗、借呗展开了一系列调整举措;以2021年9月“账单助手”的上线为标志,蚂蚁消金的陪伴服务体系初步成熟。
这也是蚂蚁集团走向未来的总基调。
01增长之上
2015年前后,花呗、借呗相继诞生,引领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大潮。
适逢中国消费金融的黄金年代,依托与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花呗、借呗用了5年时间,积累了5亿用户。同期,银行信用卡与消费金融公司也在高歌猛进之中,业务规模快速膨胀。
增长,是彼时最重要的关键词。从业者忙于跑马圈地,与互联网不同的是,金融业务相对使用和理解门槛较高,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处于“先用再学”的状态时,让用户具备相应的金融工具管理能力,就成为了机构和行业不可回避的责任。
这亦是蚂蚁消金业务在集团暂缓上市后的反思之果。回过头看,暂缓上市成为其重新审视自我的契机:
对于一家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必须有着更强的担当与使命感,更多关注用户、行业与社会。
蚂蚁集团的消金业务也由此开启了自我变革,这里面既有监管要求,也有主动调整。
从2020年11月起,借呗及备用金在页面推出醒目的黄条提醒:请理性借用,贷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理财等;此后不久,花呗根据审慎授信的原则,陆续重新评估、调整了部分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额度。
2021年1月,花呗、借呗上线理性消费自助管理新功能,用户可便利地调整额度、付款顺序,还可以开启花呗闹钟,当每月账单超过提醒金额时,花呗将发出消费提醒;同时上线了年化利率展示,使用户更直观地了解借款成本。
在前期一系列理性借贷举措的基础上,2021年9月,花呗正式上线消费管理工具“账单助手”,为用户提供花超提醒、账单管理、还款建议等理性消费服务,便于用户按需管理支出,防止过度消费。
比起直接降低额度、断贷,更健康的方式是用管理工具让金融小白用户养成更理性、更可持续的金融消费习惯。截至目前,已经有1.7亿用户通过账单助手设置了理想账单金额,还有6700万用户主动订阅了花超提醒。
另外,蚂蚁消金近期的一份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在10212名受访者当中,超过六成的人将不理性借贷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自制力差,消费不懂得节制”;超过7成的受访者认为,提供消费金融产品的机构,有必要提供账单管理工具,加强告知和提醒,让自己花钱有规划。
蚂蚁消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数字表明,用户有这样的诉求,且用户愿意跟我们一起来做信贷管理。”
02共同成长
在疫情反复与稳增长压力之下,消费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据央行统计,今年4月,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
可以看到,居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都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这给消金行业的资产质量与业务拓展都造成了冲击。而消金用户在特殊形势下的管账能力,尤为值得关注。
这正是蚂蚁消金在当前阶段的核心KPI:不再以规模和速度为导向,而是聚焦用户的信贷健康度,不仅要帮助用户消解过去累积下来的账单压力,还需要提升他们面向未来的信贷管理能力。
未来依然可期。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仍有着可观的发展空间。
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相较2020年将翻番,从约15万亿元增至约29万亿元,市场将逐步转向规范化的成熟经营模式。
在此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增长点来自新市民。今年3月,银保监会和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
针对3亿新市民,直接的信贷资源倾斜固然重要,不过从长远来看,要想变得可持续,更需要帮助新市民成长起来,提升他们的消费金融管理能力。
这意味着,蚂蚁消金力推的理性借贷教育等陪伴服务,就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03更负责任
发生在蚂蚁消金身上的变化,集中体现了蚂蚁集团在新时期的进化逻辑。
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金融平台之一,蚂蚁消金的最新使命在于,通过数字手段帮助新市民等小白群体扩大信贷可得性,同时通过花呗、借呗等“国民度”极高的产品,以深度的陪伴服务,逐步让金融机构去理解、触达这些用户,进而提供更多、更厚度的信贷消费服务。
这已然超越了传统的商业逻辑。而蚂蚁财富在投资者教育与陪伴服务方面的探索,同样一脉相承。
诸如,通过支小宝、基金诊断、指数红绿灯、基金PK等各类小工具,蚂蚁财富反复向用户传递一些老生常谈的理念:不要追涨杀跌、不要频繁交易。2020年,蚂蚁获得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牌照,并在支付宝上线“蚂蚁投教基地”,一些基金公司等机构也纷纷借助支付宝上的基金讨论区、直播,试水更多投教内容。
这一切,既是蚂蚁集团立足长远、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也是以自律推动金融科技伦理建设的体现。
去年3月,蚂蚁集团公布了其制定的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提出消费信贷平台应遵循“适当性原则”进行额度授信;平台应重视金融伦理,主动承担起金融教育的责任,帮助用户提升理性消费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一位蚂蚁集团内部人士称,“在目前的形势下,追求金融适当性比单纯的金融普惠更加重要。这也是蚂蚁消金从IPO暂缓之后,面对社会负面舆论最大的反思,即在高速的业务增长中对社会和用户的变化重视不够。”
这样的变化,也是一股全球性的趋势。2019年8月,181家美国顶级公司CEO在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宗旨: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为公司、社区和国家未来的成功做出贡献。
随着蚂蚁回归“航路”,其数字金融服务正变得越来越审慎、负责任。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新金融琅琊榜”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蚂蚁消金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