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威
来源:时贰闫(ID:yantwelfth)
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发端于清末。而故事的源头,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讲起。
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响,封闭近百年的大清国门,终于被打开。1842年8月29日,战败的清政府于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同时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等等。这些条约内容在损害中国独立主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国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被压抑千年的商品经济重新抬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而《南京条约》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上海的区域优势凸显,其一方面占据长江口之地利,是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另一方面,背靠江浙富庶之区,临近丝绸、茶叶产地,成为当时外商来华的首选之地。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而上海,这一未来中国的金融中心,从这一刻开始,为未来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1883年——中国近代史第一场大规模金融爆雷风潮
从1842年到1883年,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已让垂垂老矣清政府重新焕发一丝活力。从洋务运动的开展,到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曾与世界孤立的清政府,正一点点接纳新兴事物,想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王朝中兴之梦。
从新式军事工业的引入,到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的兴办,再到新式学堂、官派留美幼童等等,一切仿佛都在蒸蒸日上,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只是王朝落日的余晖。
就在清政府沉溺在王朝中兴的迷梦时,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场大规模金融爆雷风潮即将到来。1883年金融爆雷风潮的发生,让中国第一次感受到金融爆雷的威力。
这次风潮之下,一时繁华的上海滩,百业凋敝,股市暴涨暴跌,大批钱庄倒闭。据《申报》(1883年1月)记载 “1883年这年,上海倒账相当严重,金嘉记源号丝本栈倒账银56万两,约有六五折光景。朱永盛丝栈倒账9万两,约还八折。广帮如晋丰祥倒账2万,天成倒账1万余,安吉杂货行倒账1.3万余两,某铁业倒账4万余,泰昌隆荣倒账8万,信源糖行倒账2.3万两,生昌杂货行倒账2万两,巨盛亨沙船号倒账10余万,福记洋布倒账3万余,万成隆布号倒账4万余,坑砂栈倒账8万,其余亏倒较轻的不在此数”。
倒账,是指钱庄放出去收不回来的钱。这里提到的几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根据《明史》记载,万历年间,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两百万两白银,而1883年的钱庄倒账风波,就亏掉了明朝时期大半年的财政收入。即使按照清末白银购买力来算,十两白银也相当于如今1500元左右的购买力。那么,仅《申报》记载的倒账一百多万两白银,相当于亏掉了一个多亿的“小目标”。
而这股倒账风潮,就像是连环地雷,在钱庄炸响后,一步步蔓延到丝业、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等。其地域范围上,也从最初的上海,蔓延至全国。这场金融爆雷风潮,让刚刚融入世界商品市场,民族资本主义初兴的中国,感受到金融爆雷的可怕威力。
关于这一场金融爆雷风潮,其究竟由何而起,学界争议颇多。它的发生并不是一两种因素就能导致的,而是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从内因来看,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饷,所孕育而生的厘金制度,在这一时期“发扬光大”。厘金制度不但系统繁杂,而且名目众多,以江北地区为例,抽捐机构有江北粮台、江南粮台、漕河总督和袁甲三军营四个系统。捐务名目各有指捐、借捐、亩捐、房捐、铺捐、船捐、盐捐、米捐、饷捐、卡捐、炮船捐、堤工捐、板厘捐、活厘捐、草捐、芦荡捐、落地捐等等。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的税,没有清政府收不到的税。在这样的税收背景下,商品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想赚钱,比登天还难。
同时,钱庄自身运营管理的缺陷,也在这一轮金融爆雷风潮中凸显。不同于现代银行等金融机构,清末钱庄虽起到银行的作用,但事实上却做着高利贷这样一本万利的风险业务。放款时缺乏风险审核体系,往往“看人下菜碟”,并且基本以信用贷款为主,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同时各加钱庄资金实力较弱,对外放款依赖于各地票号、汇款、大户存款,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各票号、大户存银立即提取,钱庄就会发生流动性风险,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当然这些不幸倒闭的钱庄老板不会想到,130余年后的p2p行业,将重新走过他们的倒闭之路。
从外因来看,中法战争的爆发,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紧张状态。尤其是当时一度传言法军要攻占上海,导致上海工商业担心自身会受到战火牵连,在投资方面格外慎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爆雷风潮的进一步蔓延。
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1883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场大规模金融爆雷风潮正式到来。而在这场爆雷风潮中,两位清末商界传奇陨落,一位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位是清末地产大王、大买办徐润。从两人陨落的故事,可以一窥这场金融爆雷风潮的威力。
1883年年初,胡雪岩正处于自己人生巅峰,一时风头无二。官场上,手眼通天,被授予红顶戴、黄马褂,成为清朝二品大员。商场上,良田万亩、豪宅无数、各地开设29家当铺、并有泰来、通泉钱庄,阜康、通裕、裕成、乾裕银号及阜康票号。在这一年年初,胡雪岩不会预料到,自己的万贯家财,将因一场金融爆雷风波,重新清零。而自己也将于两年之后,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从1881年新丝上市之后开始,胡雪岩就开始大量囤积生丝,截至1883年囤积生丝数量已达百万余担,当时正逢江浙气候不佳,生丝产量锐减。若按照胡雪岩原本的设想,此一役,其便可垄断生丝市场,赚的盆满钵满。但没有想到的是,在1883年,其遭遇了人生中的滑铁卢之战。国内生丝虽然减产,但海外生丝大丰收,预想中的供不应求并未出现。同时1883年金融爆雷风潮发生,大量钱庄倒闭,在胡雪岩生丝生意亏损消息传出后,其旗下钱庄、银号存户纷纷前来提款,形成挤兑,导致旗下重要资金平台阜康银号倒闭。
根据《异辞录》记载,1883年12月1日,上海阜康银号倒闭。12月3日,京师阜康分号倒闭。接着胡雪岩全国各地分布的银号、票号陆续倒闭。危机爆发后,胡雪岩立刻前往自己最大的靠山、恩人左宗棠处,诉说来龙去脉,寻求左宗棠的支持。但求助无果。于此同时,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胡雪岩感叹商海生涯已至山穷水尽之地,遂返坏杭州家中,遣散妻妾,默默等候人生的结局。两年之后的1885年,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兜兜转转,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一场金融爆雷风潮的序幕,也是一代红顶商人的落幕。而这样的故事,在接下来的一百余年间,还将陆续发生。
相比于胡雪岩的结局,徐润的结局,或许要好得多。徐润,靠洋行买办起家,在早期的买办生涯中,靠着自身毒辣的商业眼光,积累了百万两白银的身家。靠着这些身家,徐润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之旅,从主持轮船招商局工作,到创办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第一家机器印刷厂,再到囤积土地,成为上海滩地王。在1883年金融爆雷风潮席卷之时,徐润坐拥未建土地2900亩,已建土地320亩,共建洋房51所、住宅222间、当房3所、楼房街房1890余间,每年可收租金12.29万两白银。可谓是上海滩房产一哥,一百年后的温州炒房团跟徐润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但要买这么多土地、房产,光靠徐润之前攒下的家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坐稳自己上海房地产一哥的位置,徐润将自己手上的股权、资产大量向钱庄、洋行、票号、银号借款,并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
但不幸的是,徐润没有等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暴涨,等来的却是1883年金融爆雷风潮。风潮之下,各行各业均受本次爆雷风潮波及,而徐润精心布局的房地产业首当其冲,价格暴跌,面对前来催款的钱庄、洋行、票号等,徐润宣告破产,将过往家业变卖偿还债务。此一役,徐润前二十年积攒的财富,转瞬成空。一代房地产大王、大买办陨落。
但危机过后,徐润积极偿还债务,并转战天津。并于1890年受李鸿章之托,创办广东香山天花银矿。1891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机械化大型煤矿开平煤矿,并主办热河金矿等处,开启矿业大王的新篇章。1883年的金融爆雷风潮,让中国近现代史上失去了一个上海房地产大亨,但却留给中国一个心系家国的实业家、民族资本家。
1883年的金融爆雷风潮,让国人第一次感受到金融爆雷的威力,让中国初兴的商品市场感受到自身的脆弱。这场风潮,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有人一败涂地,有人东山再起,有人青史留名,有人泯然众人。历史就像是一个循环圈,同样的事情,在每个时代都在发生。经历1883年这场风潮的人们不会想到,27年后,一场更大的爆雷风潮将要到来,而这一场风潮,不但改写了很多的命运,也改写了清王朝的命运,敲响了王朝覆灭的丧钟。
1910年——改写王朝命运的股灾
从1883年到1910年,中间点27年发生了无数改变中国命运的事件。从中日甲午海战的发生,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再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到清末权力的实控人慈禧太后的去世。曾经的亚洲霸主——清王朝,在一步步向深渊滑落。但谁都不会想到,1910年一场波及全国的股灾,竟会将这个持续200余年的清王朝画上句号。
1910年,辛亥革命的前一年。这一年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后续的故事。1910年股灾,又称上海橡胶股票风潮。故事的源头,始于橡胶市场的火热发展。十九世纪末,橡胶作为原材料,在工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从汽车轮胎到建筑用料,再到日常的鞋子、雨伞等等,市场对橡胶的需求愈发旺盛。据统计,1908年英国一年进口橡胶总额达到84万英镑,第二年便增长到141万英镑。美国1908年一年进口橡胶总额达到5700万美元,第二年增长到7000万美元。由于橡胶原料供不应求,其价格也一路猛涨。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从1908年的每磅两先令,一路飞涨到1910年的每磅十二先令五便士,短短两年间飞涨了六倍。
受到橡胶市场的影响,橡胶公司股票受到了热捧。各大资本纷纷涌进橡胶行业,投资橡胶园,开设橡胶公司,同时在各大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这其中,上海作为当时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受到了亚洲地区橡胶公司的亲睐,纷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据当时《泰晤士报》统计,1909年到1910年南洋地区新增橡胶公司122家,其中有40余家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这些总部设在上海的橡胶公司,纷纷发行股票,在中国募集资金。
就如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的名言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在1910年股灾来临之前,橡胶股票经历了一场疯狂的暴涨。据《时报》记载,1909年4月蓝格志的股票价格为每盘(每盘十股)780两,到5月16日涨到1160两,到1910年4月涨到1475两,翻了整整两倍。地傍橡树公司1910年2月股价是25两,4月便翻了一倍变成50两。柯罗麻公司股价1910年2月是17.5两,3月便涨到36两。而这样疯狂的行情,在一百年后的2007年再次上演,但当疯狂达到顶点,下一步就是滑落深渊。
在1910年橡胶股票疯涨的浪潮中,诞生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些或真或假的故事,大大激发了人们的购买热情。从政府官员,到商业大亨,再到普通百姓,大家变着花样地想要搭上橡胶股票这辆飞速前行的列车。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不断挑拨着人们的欲望,直至让人们失去理智。比如蓝格志股票,其股价已超过票面价值近二十八倍;汇通洋行薛纳王股票,其股价已超过票面价值十倍等等。这些明显超乎正常股票涨幅的现象,并没有让人们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反而让人们更加趋之若鹜。
而更令人气愤且无奈的是,这些被热捧的橡胶股票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骗局。不管是捧到天价的蓝格志股票还是地傍橡树股票、汇通洋行薛纳王股票等等,其在报纸投放广告中所宣传的万亩橡胶园、橡胶产业的领头羊、行业的绝对统治者,其实都是这些公司编造的谎言。其真实身份,只是一家家皮包公司,并没有实际业务在经营。它们为投资者分配的股票红利,不过是想让人们加深对它们信任的把戏,这些所谓的红利,其实都是前面人们投进来的资金。这一场,由谎言支撑起来的股市繁荣,就像是浮在空中的泡沫,一戳就破。
戳破泡沫的不是别人,正是真正在消费、使用橡胶的国家。美英国两国,受到橡胶价格虚高的影响,纷纷出台限制消费的政策,这极大的打击了当时的橡胶市场,一举扭转了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也让泡沫化的橡胶价格回归理性。受此影响,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橡胶股票纷纷跳水暴跌,一场疯狂的橡胶股票投机风潮走向尾声,而一场影响深远的股灾正在发生。
1910年6月,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橡胶股票开始了自己的暴跌之旅,从顶峰的上千两白银价格,一路跌破票面价格。无数人的暴富梦从这一刻破灭,过往积累的财富也被一次性清零。但受到这场股灾影响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投资者、富商,还包括清王朝金融支柱机构的钱庄、票号、银号,而正是这些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让泡沫越吹越大,也让股灾的影响波及全国,最终打击到清王朝执政的根基。
当时支撑清王朝金融稳定的三大支柱——大清银行、交通银行、钱庄,均参与到这场股市投机之中,其中钱庄参与范围最广、参与度最深,其中上海滩实力最为强劲的两家钱庄——义善源和源丰润(上海官银60%存于源丰润,40%存于义善源),在此处股灾中收到了毁灭性打击。这两大钱庄不但向股市投机者大量发放贷款,而且也将自身存银大量投入股市,妄图在这波股市上涨势头中,大赚一笔。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波股市泡沫崩溃的如此之快,导致大量钱庄倒闭。1910年7月21日,正元、谦余钱庄倒闭。7月22日,兆康、森源钱庄倒闭。7月23日,元丰倒闭。7月24日,会大、晋大、协丰倒闭。
就在清王朝两大支柱钱庄大厦将倾之时,上海道台蔡乃煌曾上书宣统皇帝,通过向外国银行借款方式,补充义善源和源丰润两家钱庄流动性资金,维护上海金融市场的稳定。但其救市的努力,却因大清官场的派系内斗,付之东流。在蔡乃煌被革职之后,原本用于补充义善源和源丰润钱庄流动性的资金被尽数抽出,导致义善源和源丰润两大钱庄被迫倒闭。它们的倒闭,让支撑清王朝金融稳定的两根支柱被抽走,直接导致上海金融业的崩溃,引发全国连锁反应,一场由股市暴跌引发的金融风波,席卷全国,其所到之处,金融业、商业寸草不生,导致清王朝几十年近代化成果毁于一旦。清王朝最后一丝元气,就这样被抽走。
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在一步步传导。
股市暴跌,导致钱庄巨额亏损,纷纷倒闭。
钱庄倒闭,触发全国性金融危机,工商业受到重创。
工商业重创,导致清王朝税收锐减,入不敷出。
清王朝入不敷出,选择扩充收入来源,将原本商办铁路收归国有。
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发生,导致清王朝选择血腥镇压。
清王朝的血腥镇压,激化地方与中央矛盾,最终触发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
武昌起义之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地纷纷响应,脱离清王朝管辖,最终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覆灭。
所以,历史上那些大事件的发生,往往最初源于一件不经意的小事。那些在1910年股市中血本无归的民众不会想到、那些参与投机的钱庄不会想到、那些推波助澜的外国银行不会想到、那些身居高位因一己私利拒绝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大清官员不会想到,他们的行为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最终改变了清王朝的命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1910年股灾,可能是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场股灾,但同时也是改变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一场股灾。
结语
福祸相依,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关于股灾,关于金融爆雷风潮,在之后的一百年间仍将反复发生。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时贰闫”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