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云峰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指出,中国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超过190万亿,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规模并不等同于广度。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提升小微经营者的金融满足度显得更为迫切。
在疫情冲击与稳增长压力之下,新兴科技银行的价值不断凸显。
4月29日,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公布2021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4553万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信贷服务,去年新增客户中首贷户比例超过80%。
相比国有大行,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或许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着数千万的小微群体,以及他们身后上亿人的生计与生活。
依托科技驱动,网商银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且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去年该行营业收入139亿元,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六成;小微贷款不良率1.53%,与上年基本持平。
过去7年来,网商银行一次次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战略定力与经营能力,站稳了服务小微的定位,拥有全球最多的小微用户,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者。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支持平台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场景化线上融资产品,向平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获客、数据、风控和技术优势,加大对“三农”、小微领域的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属于网商银行的未来,依然广袤无垠。
01金融薄弱地区增长显著
“无微不至”,是网商银行的口号。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与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稳增长压力空前,小微经营者的处境尤为艰难,也有着更强烈的融资需求。
据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1年四季度报告》,经营成本依然是困扰小微经营者最主要的压力来源,特别是房租、原材料和雇工三项成本压力较大。调研显示,线上渠道融资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仍然是小微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的首选方式。
在年报致辞中,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指出,中国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超过190万亿,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规模并不等同于广度。在我国,金融服务满足度不足的群体是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经营者等等,他们是最小的经济单元,也是就业的主力军,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提升他们的金融满足度显得更为迫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4553万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信贷服务,连续2年新用户净增长超1000万;在最近一年的新增客户中,经营性首贷户比例超过80%。
通过无接触贷款“310”模式,网商银行得以满足小微经营者贷款“短、小、频、急”的需求。2021年,约70%的小微用户平均贷款时长在三个月以内, 超过70%的单笔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普惠小微贷款整体利率连续4年下降。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金融服务的区域不均衡。从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到产业资源,城市好于县域,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导致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向城市和东部地区聚集,加剧了县域和西部地区的融资难题。
作为补充者,网商银行的县域及西部地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和东部地区。到去年末,该行累计服务超2000万县域小微经营者和农户,县域客户数增幅较城市客户增幅高出7.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17.4%;西部客户增幅也比东部高1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出32%。
在近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提到,当前我国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的数字鸿沟,包括群体之间的鸿沟、不同区域之间的鸿沟等,这对包容性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障碍。她建议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商业可持续性,来弥合数字鸿沟。
这正是新兴科技银行所肩负的使命。
02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9%
科技,是网商银行深入骨髓的基因。
自成立以来,网商银行持续科技探索,深入布局前沿技术,是全国第一家将云计算运用于核心系统的银行,也是第一家将人工智能全面运用于小微风控、第一家将卫星遥感运用于农村金融、第一家将图计算运用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
这背后,网商银行一直坚持大手笔的科技投入。数据显示,去年网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9%,同时持续增加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吸引,去年末科技人员占比超6成。
2021年,网商银行的多项科技走出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在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
在农村金融领域,网商银行进一步拓展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大山雀”的应用范围和深度,目前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深度学习和图神经网络,将识别范围扩大到20多种主粮,并攻克了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识别难题,超60万种植大户因此得到了信贷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大山雀”入选了全球农村金融创新报告《数字金融助力全球减贫2021》,是“2021全球农村金融技术创新榜单”中唯一上榜的中国技术;在权威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远程银行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大山雀”被视为远程银行和农村金融领域的领先实践。
在产业金融领域,网商银行推出数字供应链金融系统“大雁系统”,首次基于大规模图计算、多模态识别、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升级为“1+N²”模式,无需核心企业担保,将供应链上的每家小微企业视为一个新的中心,发掘并服务这些小微企业背后链接着的更多小微。
此外,鉴于网商银行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安全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储备,该行在去年正式成为央行批准的九家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之一。
正是有了科技驱动,让网商银行在普惠金融的路上越走越宽。
03助力1000个涉农县区
开放,是网商银行一以贯之的打法。
2021年,网商银行基于开放银行战略,开展了大量对外合作,联合各界伙伴构建小微服务生态,成为越来越多机构支持小微的一名助手,进一步拓宽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道路。
政银合作方面,网商银行自2020年起,连续2年成为全国工商联“助微计划”的联合发起银行。今年全国工商联还与网商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继续发起“助微计划”、“助农计划”。目前,全国超过1000个涉农县区已与网商银行就数字普惠金融达成合作,占全国县域总数近一半。
银税互动方面,网商银行已与全国29个省级税务局签约,通过“银税互动”累计服务200万小微客户,其中超9成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下,业务结构呈现出“小额度、广覆盖”的特征。
银担互动方面,为提升政策性担保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网商银行去年陆续与18个省市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发放担保贷款近500亿,担保小微企业超50万户。
银企合作方面,包括海尔、蒙牛、立白等超500品牌接入网商银行“大雁系统”,共同将供应链上的小微经营者的经营性贷款可得率提至80%。
谈及未来,金晓龙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未来网商银行将强化ESG治理引领,沿着普惠银行、交易银行、开放银行发展方向持续耕耘,从注重业务成长的发展模式向注重企业与社会各方共同发展的新模式转变,进一步向品牌企业、金融同业、各界伙伴开放科技能力及互联网运营模式,共同为小微群体提供更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
独行快,但众行远。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新金融琅琊榜”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