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并购、以及重组,有“十谈九不成”之说。
除却恶意发起者外,绝大多数谈不拢的局,都是目的性不确定。
简单说,为何买/卖,何以取/舍,都没想好。
想当年,“携程”动创业念头的时候,直接收了当时的业内第一。
其理由很简单:节约时间。
至于价格,人家根本无所谓。
因为,“携程”知道,
跟花时间攒经验值相比,
跟未来的成长空间相比,
今天的“巨无霸”或许只是沧海一栗
充其量也就一浍。
“九不成”之外的无法成的局,则是因为有“硬伤”。
比如连续亏损三年且净资产为负以及证监会稽查未结
甚至时间已过九月末……
虽然可以理直气壮地问“早干嘛了”
但,这毕竟也算一个局。
怎么破?
破局,最忌“亦步亦趋”,“按图索骥”
鲁迅早就曰过: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更不成其为路
因为——“轻车熟路”
成熟的路都是留给车行的,不许人走
人,只能披荆斩棘“另辟蹊径”,
至少、在并购圈就是这样的。
如何破局?
贵在破
所谓——不破、不立
如何破局?
还贵在识“局”这个字
很多人穷其一生
都不知道“局”字何解……
如何破局?
更贵在“破”、然后“立”
也就是重新搭一个结构
如大宋将军岳飞所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重新上市”
现代最擅长重组者
毛泽东也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这叫分拆式重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指的是破产重整
可见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如果就体积而言,并购分散购、团购和重大收购。
散购无关痛痒。
团购分集约化的散购和类重大收购两大类。
重点说后者:重大、或类重大收购。
既为收购,就不是“反向收购”,于是会涉及估值问题。
人人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但在资本市场上,太精了也是有问题的。
2016年,笔者遇到一位游戏界的新秀才俊,正在谋求借壳上市。
在借壳+利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驱使之下,当事人多会选择“高估”自己。
早在证监会警示“双高现象”之前,笔者就对轻资产高估值不太以为然
——注意,是“不太”,但还是尊重“以为然”的????
于是,笔者对该才俊建议:
你调低估值,我配套部分现金支付,你拿套现资金增持股票
如此即可多赢。
他们的手机屏保用的是深大的小马哥前近照
他们喝的可乐罐上都写着“我看好你哦”
他们的表情充满蒙娜丽莎迷之微笑
他们眼里满是成百吨的金钱
唯独忘记了残酷的成本——时间
并购
最终并的是文化,购的是能力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破产视界”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游刃有余」论破局和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