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云峰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前些年我们曾津津乐道于中国金融科技全球领先,如今这种领先优势还有多少?不管答案是什么,我们都有必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思考,而不是当做一切不存在。
短短几年间,全球金融科技格局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作为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中国曾短暂地从美国手中夺回王座,如今却相对黯淡。
从投资情况来看,对比三四年前,恍如隔世。2017年前后,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拿到的融资,一度占到全球的接近一半,两倍于美国,但此后不断萎缩,被美国反超,且差距越来越大。
今年上半年,美国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总额高达421亿美元,占全球近半数;而中国内地仅有13亿美元。
具体到二级市场,中国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集体低迷,与美国公司的日益强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谓天上地下。
冰与火。
01
投资情况:差距在扩大
前阵子翻到了毕马威出的一个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报告,让我怅惘了许久。
这份题为《金融科技动向2021年上半年》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保持强劲反弹势头,投资额从2020年下半年的870亿美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980亿美元;同时,金融科技实现交易2456宗,创历史新高。
其中,美国金融科技投资总额达421亿美元,占全球近半数;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的金融科技投资也十分强劲,总额达391亿美元。同期,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投资仅为75亿美元。
往细了看,上半年中国内地的金融科技投资总额为13亿美元,虽然不及美国的一个零头,却已经是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更令人焦虑的还在于,中国内地在亚太区的强势地位也在丧失。尤其是印度,该国上半年的金融科技投资达20亿美元,已经接近2020年全年总额;澳大利亚则达到了8.9亿美元。
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十大金融科技投资交易中,美国占了5席,英国2席,加拿大、巴西和瑞典各1席,没有中国。
按照毕马威的数据口径,中国内地的金融科技投资在2018年达到了巅峰,全年合计投资金额超过280亿美元——其中蚂蚁集团的140亿美元C轮融资就占了一半。在2019年一季度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单季度的金融科技投资金额长期徘徊在10亿美元以内。
零壹财经曾有过统计:2013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为30亿美元,其中1/3发生在硅谷;到2017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达到530.2亿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占据217亿元,为全球总额的41%,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如今,一切似乎回到了2013年之前。眼下先买后付(BNPL)赛道的鏖战,正是当下国际金融科技市场欣欣向荣的写照。
过去两个月里,Square宣布以290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先买后付服务商Afterpay;PayPal宣布斥资27亿美元收购日本先买后付服务商Paidy;高盛宣布斥资22.4亿美元收购先买后付服务商GreenSky。
流水落花春去也。
02
股价表现:冰火两重天
或许,形势没有那么糟糕呢?
一定程度上,国外金融科技投资的火爆景象,是在重演国内市场在2017年前后的热潮——我们已经是“过来人”了。
正如毕马威中国所提到的那样,与许多其他辖区相比,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非常成熟,支付等领域的投资在几年前已经正式起飞,而且许多明显的市场领导者正在纷纷涌现。
然而,再来看看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我们又很难找到乐观的理由。
从支付来看,Paypal股价在2020年以来大幅上涨,目前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业务重心在移动端的Square表现更惊艳,最新市值超过1100亿美元。
在国内,已经上市的拉卡拉和移卡,前者去年来一路下跌,后者在今年初暴涨之后又暴跌,目前二者市值分别为199亿元人民币、116亿港币。
从信贷来看,作为花呗鼻祖的Affirm在今年上市后股价暴涨,市值超过300亿美元;上市不久的Upstart股价势不可挡,最新市值240亿美元;老牌公司SoFi在上市后市值也超过100亿美元。
而信贷领域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虽然业绩都还不错,股价表现却逊色得多:360数科在2021年经历了暴涨又暴跌,目前市值超过30亿美元;乐信的股价在震荡中一路下行,目前市值在10亿美元出头;信也科技在今年也整体高开低走,最新市值为15亿美元。
此外,金融壹账通可能是今年表现最差的金融科技股票,从年初的20美元一路掉到4美元,最新市值为16亿美元;同样背靠平安集团的陆金所也走势不佳,最新市值超过170亿美元,却已经是仅有的百亿美元级别的中国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了。
相形之下,美国虽然也有Lending Club、OnDeck等老牌公司的跌落,但还是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态势,一大批优秀公司前赴后继,整体估值不断提升。
到底谁是领先的一方呢?
03
中美分化:这就是现实
时代变化如此之快。
曾几何时,腾讯、阿里的市值,距离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并不那么遥远,甚至触手可及,如今已经被远远甩开。
再看金融科技公司,除了依然面临不确定性的蚂蚁集团,其余公司与美国乃至欧洲同行的估值差距,堪称触目惊心。
究竟是欧美过热,还是中国过冷?无论如何,这就是现实,而分化还在加剧。
前些年,我们普遍津津乐道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全球领先,如今这种领先优势还剩几何?
诚然,目前持牌金融机构才是中国金融科技的主力军,新兴金融科技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弱化。不过,对比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嘉信理财们,我们又能有多少底气?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时代,不代表就要故步自封;我们所坚持的规范发展,不仅有规范,还要有发展;而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历史宿命,不应当重演。
不管答案是什么,都有必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思考,而不是当做一切不存在。
要实事求是嘛。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新金融琅琊榜”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冰与火:中美金融科技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