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资杂记
时代、奥园、正荣、融信、美的、华发、建发,一波AAA房企接踵而来,目不暇接。掐指一算,AA+的房企真不多了,且买且珍惜。在其他行业,AAA是最高信用等级的象征;而在不远的将来,AAA将成为房企的标配,屈指可数的将是非AAA房企。
那么,如何预测房地产企业的外部评级是否会上调呢?还是可以沿用我们的地产债分析框架来做判断。
第一,政策环境。在政策比较宽松或者稳定的时候,调升评级有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大家预期政策收紧、调控加码,对房企的销售和融资是悲观预期的话,这时候调升评级是会有点压力,除非企业自身过硬,是个真AAA的料。
第二,企业背景。强大的股东背景肯定是加分项。国有背景肯定是非常好的,只要有一定规模、土地布局明朗、杠杆水平趋于合理,上调评级是迟早的事情,华发、建发就是例证;民企的话主要是老板在地产之外有太复杂的产业。像美的置业,背靠美的控股,共享美的品牌,这是其调升评级的重要因素。一般民企是没有这种优势的。
第三,规模。不论是哪个行业,规模都是外部评级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地产行业更是如此。房地产目前是一个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行业,2018年按销售金额算CR100的份额已经达到了66.73%,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集中在百强房企手里。规模包括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绝对规模包括资产规模、销售规模等,而且销售规模每年企业都会有一个预计销售额,相对可预期;相对规模主要是指排名,包括流量口径和权益口径的排名。
第四,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包括其土地储备是全国化布局还是区域深耕,布局的城市是以低能级城市为主还是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拿地成本是否合理(通过地货比等来判断),拿地是否激进(是否有高价地、拿地支出占当年现金回款比重)等。
第五,杠杆水平。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合作杠杆。经营杠杆主要是指预收款,这部分是不用付息,预收款占比高也说明企业销售比较理想,后续结转收入有保障;财务杠杆是最重要需要考虑的,是刚性债务,财务杠杆水平高的企业不稳定,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差;合作杠杆主要是通过和金融机构和其他房企开展合作,主要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和少数股东权益,通过合作可以快速增加规模,不过这种方式增加的规模与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企业相比更虚一点。
通过以上几个角度,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大致可以判断企业目前的情况是否基本达到了评级机构给AAA的条件。如果以上几个方面从过去比较弱逐步有了好转改善,则提升评级有了基础。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去做判断,房企和评级机构的沟通也很重要,包括名额的争取,毕竟每年上调评级的额度是有限的。
不过,当AAA评级成为标配的时候,外部评级已经失去了区分企业信用差异的作用,成为了房企的面子。是呀,谁还不是个AAA呢?当地产行业成为AAA俱乐部之后,大家可能得寄望于国际评级和内评了。毕竟,一样的AAA,有着不一样的里子。或许,未来机构将把AAA作为地产债的准入门槛。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魔幻?
本文由 @投资杂记 原创发布于资产界。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投资杂记”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